【本報訊】血科病人化療藥物十分複雜,繁多的藥物種類容易令病人感到混亂。瑪嘉烈醫院藥劑師陳家慶表示,血科化療藥物可分為抗癌藥、標靶藥及應對副作用的配套藥物,當中又再細分為口服、靜脈注射及脊髓注射等類別,各有不同的用藥周期和程序,藥劑師必須小心地向病人詳細解釋。他以緩解化療副作用的藥物為例,部份止瀉藥物屬於有需要才服用,但不少病人或未有跟從相關藥物指示,最終反而引起便秘的問題。
新服務助確保處方無誤
此外,部份化療藥物具一定危險性,醫生處方時須更小心,並由藥劑師覆核。陳指蒽環類藥物是用於治療血癌、淋巴癌和乳癌的常用藥物,但會對心臟產生毒性,每人不可服用超過「終身累積劑量」,否則損害心臟功能。曾有一名65歲女病人,2008年曾患乳癌而獲處方蒽環類藥物並康復,七年後再患淋巴癌,理論上要再接受六次蒽環類藥物化療,藥劑師計算後建議改為四次,其餘兩次則以其他化療組合代替,最終病人完成療程並康復。
瑪嘉烈醫院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國權表示,雖然處方化療藥物可由醫生獨力處理,包括計算蒽環類藥物用量等,工作量較大,但「血科臨床藥劑服務」令醫生與藥劑師之間的交流更緊密,在相對更熟悉藥物的藥劑師協助下,能確保藥物處方萬無一失。
■記者何家朗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