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暴運動來到第五個月,星島(1105)要賣盤,美心被「裝修」,兩單看似獨立的事件,都與英資怡和有連繫。究竟是戚風生諗多咗,還是事有蹊蹺,留待大家定奪。
先講星島。很多人都知何柱國阿爺是著名煙草商人「何伯」 何英傑。何伯和李嘉誠在97至98年累積買入怡和旗下香港置地一成股權,由於時值香港回歸不久,加上怡和系早在94年撤離香港上市,因而何李二人入股置地,惹來猜疑背後的政治動機。
與此同時,星島在99年賣盤給基金Lazard,「代客泊車」一年多期間,正值何伯仙遊,最終在2001年將星島股權賣給何柱國。同年,置地公佈何伯持有的股權已降至低於3%的法定披露水平。回歸三年內,何伯入股怡和、孫兒入股星島,究竟純屬商業決定還是統戰工作,抑或兩者皆是?姑且假設是統戰,那麼為何何柱國選擇在香港局勢最動盪之時賣盤?何生等錢用的機會不大。難洗脫「被賣盤」的味道。
美心的「怡和」成份明顯得多。美心有一半股權由怡和旗下牛奶公司持有。要不是美心大姑媽伍淑清近日發表偉論,從不知有她這號人物。看得出她不在乎美心是否screwed up,因為借力打力的悶棍,都落在怡和身上。
怡和在中英談判後遷冊,千方百計減低政治風險,可是有些事情避不過。香港新一輪換牌潮看來已經開始,其他商人都要有被換走的準備。
註:時間倉卒,只能從網絡找尋殘缺的歷史資料,如有錯漏,還望指教。
戚風生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