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港日Connect還原抗爭實況

【港聞專題】港日Connect
還原抗爭實況

反送中運動引起各國關注,居功至偉的,可說是民間一眾把訴求推廣至國際層面的有心人。港日混血兒伯川星矢,聯同日籍自由記者小川善照、攝影師中村康伸,早在四年前起便在日本為香港建立國際戰線,多次舉辦與雨傘運動有關的展覽和演講,直至反送中運動,更親身來港採訪,向日本人作第一身報告。演講不但獲日本政府官員私下出席,連日本警察、地方議員也是座上客。三人冀在日本社會醞釀輿論,影響日本民意,促使日本政府就反送中事件施加國際壓力。
記者、攝影:廖梓霖

伯川星矢(左)、中村康伸(中)、小川善照(右),三人結伴在日本舉辦講座、相片展,讓日本社會認識香港的抗爭運動。

日籍記者小川善照、攝影師中村康伸到香港採訪雨傘運動後,翌年夥同伯川星矢,多次在日本舉行雨傘運動回顧展,於日本民間傳播香港民主運動的聲音,可謂香港第一條連繫日本的「國際戰線」。小川善照更在2015年至今,多次往返香港跟進採訪,「我很想讓日本人民知道,香港究竟真實發生過甚麼事」。及至反送中運動爆發,三人赴港採訪後,10月上旬至中旬在東京舉辦反送中寫真展兼講座。

主流報道太表面 望深入分析成因

日本民間對遊行、抗爭的接受程度與港人有着巨大落差,因此小川善照、中村康伸在講座分享的是第一身感受,除了警察向手無寸鐵市民發射催淚彈等重要資訊,中間特地加插不少生活化片段,例如香港女性不畏強權上街抗爭,以及市民購物過後在街頭見到警察,即使手上提着新買的電飯煲,亦團結地夥同示威者上前責罵虐打市民的警察等。小川善照解釋,受60年代學生運動影響,日本人對示威者普遍都有壞印象,認為他們是「搞事分子」,他希望藉多角度的分享,讓日本人明白香港示威者都是普通人,與一般的日本平民沒有分別。

小川慨嘆,日本主流媒體偏向播出示威者的暴力畫面,卻鮮有探討暴力行為的成因,因此他們用上四個小時演講,梳理運動脈絡,「他們(示威者)其實很有趣,緊張之餘,也有放鬆的時候,試過示威後圍在公園一起唱歌、跳舞。因此,暴徒的定義是甚麼?我認為香港警察對示威者的所作所為,亦應該真實地在報道呈現出來」。他說,有日本人在參加講座後,才對反送中運動恍然大悟。

參與講座的人,除了一般日本民眾,亦有無黨派的獨立議員,一些對香港問題有興趣的日本政府官員、警察也特地私下參與。伯川星矢認為,香港的反送中運動獲日本多間媒體報道,是因為雨傘運動在日本人心中留下印象,「(日本人)佢哋會覺得,香港人係未打完場仗」。因此香港民間不斷將反送中事件「推上國際」,在日本確實已形成一定影響力。

日本人給外界的普遍印象為政治冷感,實際上,不等於不能「connect」。身為半個日本人的伯川星矢解釋,日本人素來對親日的國家或地區表現友善,而本港早已獲日本民眾定義為親日地區,「日本人雖然不理會日本政治,卻願意就外國政治問題發聲,例如親日的國家或地區發生問題,一旦獲日本民間同情,日本人普遍願意聲援」。正如講座裏,有不少日本人向三人提問怎樣可以幫助香港。

小川善照等人今年10月在日本舉辦講座,講述在反送中運動前線採訪的見聞。 廖梓霖攝

參與講座的人大多是日本人。 廖梓霖攝

連繫經濟團體 提高輿論支持

三人冀透過演講,在日本民間形成輿論,對日本政府造成壓力。伯川星矢指,若日本民眾開始正視香港現狀,甚至在日本社會醞釀成話題,去到某個程度,日本政府便無法不正視,必須在對港政策上發言。隨着香港局勢發展,近日更有跨國企業高層邀請伯川舉辦企業講座,解釋香港真實情況,出席者不乏位高權重之士,伯川更藉機向在場人士反映港人的五大訴求,「若這些CEO和高層認為香港現況對其經營有威脅,相信他們會聯繫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等對日本政經界均有影響力的組織,直接影響日本政府立場」。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月出席G20峯會時主動提到香港問題,伯川星矢認為某程度上反映日本民間對香港的關注,「他願意發聲,對我來說是意料之外,足以證實國際戰線、民間輿論的重要性」。更令一眾在日港人鼓舞的是,早前有台灣的非牟利機構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見面,伯川星矢和其他港人遂親手寫信,讓對方代交予菅義偉,信內提及警察一直濫權、濫捕,中國駐日大使館更在Twitter恐嚇神戶議員,又鼓勵中國留學生「篤灰」等事,呼籲日本政府仿效美國,考慮討論日本版的香港民主人權法案。菅義偉收到信後,9月初在例行記者會對香港的示威情況表達關注。

功成繫於每個不願放棄的香港人,伯川認為,若想為國際戰線出一分力,不妨利用語言優勢游說,如透過社交媒體聯絡各國知名人士,呼籲對方發聲,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

中村康伸在相片內記錄了警察發射多枚催淚彈驅趕示威人士。中村康伸提供

在抗爭現場採訪過後,中村等人都深受抗爭者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