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力牆】建制議員為私利漠視民意 - 林本利

【林氏力牆】建制議員為私利漠視民意 - 林本利

科大周梓樂同學不幸離世,這宗悲劇是可以避免的。6月9日過百萬人上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特首林鄭不理民意,遊行未結束已宣佈6月12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若非年輕人當日不顧自身安危,圍堵立法會,恐怕條例已在立法會通過,不少權貴要逃離香港。最令人氣憤是6月12日當日,立會正出現大規模警民衝突,林鄭還在禮賓府接受無綫新聞專訪,不承認自己「賣港」求榮,拒撤草案,還把衝擊立會定性「暴動」。

6月9日至今剛好五個月,這五個月警民衝突不斷升溫,示威者由最初高呼「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到現在矛頭直指警隊,指控警員濫權濫捕濫暴。示威者像已忘記最初訴求,包括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為6月12日示威者平反,及盡快落實雙普選。

林鄭闖禍不肯承擔責任

過去一周,林鄭獲領導人接見,對她所作所為高度信任,充份肯定。林鄭在鏡頭前說修例風波中逾3,000人被捕,超過三份一(約1,000人)是學生,令她感到非常傷心。很明顯事到如今,林鄭仍沒自我反省,整件事由她急於「賣港」求榮而起,闖了大禍仍不肯承擔政治責任,要犧牲警隊和市民,特別是年輕一輩。據悉被捕年輕人中,有人父母是警務人員,亦有人與家人割席。

代表地產商利益的立法會議員石禮謙,早前接受傳媒專訪時呼籲政府要理解年輕人訴求,又指「五大訴求」跟住屋無關;又說個人不支持修例,但因屬建制派所以「收尾都係支持」。石議員的剖白正好道出香港問題核心,就是政制不公,讓一群為了私利的議員,漠視民意,支持政府推行不符港人整體利益的政策和法例。政制不公,向地產商傾斜,才令市民無法安居樂業。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製造更多仇恨和傷害,示威者和警隊應放下暴力,雙方都是暴政受害者。就讓我們專注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非建制派若能取過半數議席,便可透過《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找出真相及重啟政改,按照《基本法》規定達至雙普選。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