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作品Knife Behind Back(背後藏刀)今年9月於香港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天價約1.95億元(港幣,下同)售出,打破草間彌生早前Interminable Net #4(無盡的網#4)保持的6,243萬元成交紀錄,亦令奈良美智榮登「日本最高價藝術家」。如此天文數字的拍賣價,到底如何煉成?
近代有三位日本創作人站於當代藝術界的頂峯,成為全球藝壇焦點,第一位是50年代已活躍於紐約的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她的無限延續波點圖陣大家都印象深刻;第二位是將日本動漫模型帶到藝術領域的村上隆,他同時是將日本當代藝術帶進當代藝術國際舞台的大旗手;第三位,就是奈良美智。
在未曾登上世界舞台之前,奈良美智的作品僅售數百美元。千禧年代,他的作品開始出現於世界各地拍賣會,紐約、倫敦、巴黎的交易所都能見到其作品足迹。從2007年紐約佳士得拍賣會Princess of Snooze以約1,173萬元成交,到今年春季Sleepless Night(Cat)在香港佳士得以約3,492萬元成交,在當時已刷新個人拍賣價紀錄,豈料不到半年,作品Knife Behind Back便以約1.95億元成交,同場另一幅Looking At You也以約3,737萬元成交,創造拍賣天價神話。
不止畫作,他的雕塑和裝置藝術同樣以高價成交,2008年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中,他的雕塑作品Light My life便以約909萬元成交。到了今次香港拍賣會,他的兩件近六米高巨型裝置藝術Not Everything But/Green House以及Not Everything But/Orange House合共以約7,257萬元成交,其中Green House成交價為約4,012萬元,創奈良美智個人拍賣紀錄(不過很快便被稍後拍賣的Knife Behind Back打破),可見不管是畫作還是裝置藝術,只要出自奈良美智之手,價格便瘋狂飆升。
漫畫風童女 煥發歐美藝術
要得知奈良美智作品價格瘋狂飆升的原委,要先從瞭解當代藝術的誕生開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紐約,當代藝術也從那時候開始,因此從審美觀以至整個藝術發展史也集中於歐美,對日本藝術可說是一無所知。過去歐美藝術史中,像達文西的Mona Lisa又或維米爾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這類著名的女性畫像,表現的也是一種成年女性魅力的肖像畫,以小女孩作繪畫題材在歐美藝術中並不多,更遑論刻劃小女孩內心世界的畫作。相對歐美,日本畫較多以小女孩作主題,像深受法國藝術影響的藝術家藤田嗣治,他的「乳白色之肌膚」小女孩畫像便曾震驚法國後印象派畫壇,亦令西方藝術有一種「日本畫擅長以『童女』(小女孩)作主題」的主觀印象。
早期源自歐美的當代藝術界對日本藝術毫無概念,對作為日本國民讀物的漫畫更是茫無頭緒,誇張一點說,當時如果你拿一本《Young Jump》給外國人看,他們可能連透過漫畫分格理解故事脈絡的門檻也跨不過(日本漫畫跟美國漫畫的分鏡也是迥然不同),然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便在90年代開始將動漫作為通俗藝術(Low Art)帶進當代藝術。直至奈良美智在畫壇冒起,雖然他一再強調自己的小女孩和小狗畫作並非借鑑日本漫畫,不過其粗線條筆觸以及cute版人物比例,實在令人很容易聯想到漫畫。這種撇除一切專業繪畫技巧讓人容易感到親切的特質,不但令歐美藝壇感到耳目一新,也令藝術界以外的觀賞者容易愛上,成為了大眾認識日本當代文化藝術的先驅。
參與當代藝術市場的,包括畫廊、畫商、富商、藝術顧問、策展人,還有美術館,而美術館跟藝術拍賣的關係唇亡齒寒,只有藝術家的作品被搬上美術館,他的作品才被賦予市場價值。根據村上隆所說,美術館就是「權威也是終點」,而將藝術家的作品帶到美術館的,是畫廊與策展人。
小山登美夫 推波助瀾
將奈良美智作品帶到世界的最大推手,是小山登美夫。1963年出生的他於東京藝術大學畢業,自幼已想開辦畫廊,甚至不惜向父母及妻子借錢,終於在1996年開辦「小山登美夫畫廊」,他堅持夢想的原因簡單而純粹:「希望能夠每天都在看不同的東西,便已經覺得很有趣。」村上隆的櫻花及熊貓圖案LV、以及蜷川實花艷抹的金魚、假花、女生攝影,都來自他的穿針引線。自畫廊開張,小山登美夫已為奈良美智於全球各地舉辦展覽,包括「夥伴們想要的小狗」繪本原畫展(1996)、「塵封的記憶」(1997)、No, they didn't(1999)、New drawings(2003)、Ceramic works(2010)等,向世界介紹了奈良美智的作品之餘,也將日本當代藝術帶到全世界。
正所謂一隻手掌拍不響,要令作品面向世界,除得力於策展人與畫廊的幫肋,沒有奈良美智的配合也很難成事。事實上奈良美智對舉辦展覽非常積極,從他前往德國留學開始,已舉辦大小畫展,直至小山登美夫畫廊的幫助,從最初的紐約走到芝加哥、洛杉磯、科隆、倫敦、東京、阿姆斯特丹等世界各地。直到2001年,奈良美智決定以橫濱為起點,舉辦國內首個超大型規模的巡迴展I DON'T MIND, IF YOU FORGET ME,走畢全世界最後回到日本植根,但他對舉辦展覽的步伐並沒有一刻停滯過。
奈良美智對個人創作有一份很強烈公諸於世的慾望,「我的作品是靠一種處於根源、類似精神性的事物所支撐,它變成我的創作意願,同時希望表達出這種精神性的欲求又存在於自身之中。」或換個具體一點的說法,奈良美智擁有成為藝術家的自覺,希望自己的作品留存後世,「在離開人世幾十年後,當某個人偶爾走進一間古董店看到我的作品,會很驚奇地感嘆:『呀~原來這世上還曾有這麼一個人!』我所追求的就是這樣的作品。」現在除了在他故鄉的青森縣立美術館、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原為奈良美智工作室的「N's YARD」都擁有奈良美智的常設展品,讓日本民眾以至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隨時前往欣賞,相信日後大師即使真的輕輕走了,這些作品也會雋永地存放於藝術館中。
越巨大 市場價值越高
回到畫作本身,Knife Behind Back面積達234×208cm,是歷來拍賣會上尺幅最大的奈良美智畫作,原來「巨大」也有助增加市場價值。村上隆在其著作《藝術戰鬥論》稱:「作品的尺寸相當重要……會購買當代美術的人有兩種:一,捐給美術館的有錢人;二,自家房子太寬闊,為了填補太空曠的牆壁,所以想要買個藝術品的有錢人。所以,作品真的就是會從大件的開始賣出去。」
近年以中國為首的富商為了增加個人涵養品味,紛紛加入拍賣會搶購藝術品,奈良美智這幅「大作」自然成為眾富商虎視眈眈的目標,只要遇上心頭好,認為有升值潛力,便不惜一切將目標投到手。同時,畫作背景也影響作品在拍賣會上的搶手度。Knife Behind Back繪於2000年,是奈良美智創作風格的分水嶺,他從德國留學回流日本以後,在創作心境出現很大轉變(下文詳述)。這種藝術家創作風格轉變的關鍵時刻令作品更有話題,作品背景更豐富,競投價格更上一層樓。最終Knife Behind Back從4,000萬元起拍,以約1.95億元天價售出。
從孤獨疏離 到愛與溫柔
最後是奈良美智的初心。當代美術的主流題材主要分五類:自畫像、色情、死亡、形式主義與及時事,以此類題材創作普遍較受重視,也在拍賣較易惹來熾熱競投。奈良美智在討論個人畫作時,三番四次提到他畫的其實都是自畫像,「我的全部作品其實是我內心的自畫像,是和自己的對話,而圖像來源就是來自童年回憶,那個時候沒有讀過難懂的書,也沒有好好學習,是最純粹地表露自己的感覺和表情的時代。」
千禧年前,在德國留學12年的奈良美智把自己困在空無一人的畫室,透過繪畫表達最純粹的情感,他曾經說:「孤獨與疏離是我創作的根源。」小女孩頭大身小的可愛身形,跟她手執武器的行為及五官表情大相逕庭:寂寞、憤怒、暗藏殺機,一雙眼睛流露着對生命的鞭撻和拷問,這種極端的落差除了令觀賞者產生深刻印象,也帶來無窮聯想和反思。日本講談社《現代Art Collector》(現代籭𤴆駦䈑擧縇𦏸𤴆)藝術評論家高橋龍太郎如此形容小女孩:「她嫉妒甚麼?我認為她在嫉妒未來變成成年人的自己。人在長大後會忘記各種事情,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孩子,就是被『遺忘的過去』。我們都通過失去這個孩子而長大成人,因此當內心深處的孩子在看着我們時,眼裏都充滿嫉妒、無辜,卻堅定不移。隨着內心深處孩子的死亡,我們成長,而她的死亡卻無可挽回。」
千禧年回國後,奈良美智的心境有了很大轉變,從離鄉別井到重返自己熟悉的土壤,既認識了國內不同藝術家,還有期盼欣賞他作品的廣大受眾,奈良美智不再孤獨,他的內心被軟化,這段時期的小女孩畫作開始變得充滿愛與溫柔。而不管是孤獨疏離還是愛與溫柔,都源於奈良美智內心最真實一面。這種關於人類情感的普世主題,不管是藝術界還是一般大眾,都能夠不分國籍文化,從畫作中得到同感與共鳴。
後 記:近九成作品價值上升
奈良美智的小女孩畫作,既能從作品中看見畫家的情感,也能看見我們自身倒影,但我們並不能將自己內心的倒影具現,只有奈良美智透過獨特的個性與魅力,一直孜孜不倦地創作,最終讓作品得到世界認同,成就1.95億元的拍賣神話。為藝術品提供價值參考的世界權威蘇富比梅摩指數(Sotheby’s Mei Moses)稱:「奈良美智作品平均年複合收益率為14%,88.9%作品價值有所上揚。」可以想像,這位小女孩的身價在未來還會繼續暴漲。
撰文: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