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辦了41年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以社會氣氛為由,為了顧及歌手和樂迷參與公眾活動的安全考慮,而落實取消音樂會。不過投票仍然進行,也會在今天11月10日截止投票,預期選出十大。
對樂迷而言,投票繼續可喜,但失去了歌手演唱與聚會的機會,就感到可惜。然而過去十多年來都有說音樂會浪費資源,幾曾有傳港台考慮停辦,那就更是社會如何對待本地音樂的價值問題了。
那些嚷着說要取消音樂會的,正是不明白十大中文金曲在香港的歷史意義,就在匱乏的70年代,讓香港人知道,我們有「自己的流行歌」;那又不純粹關於音樂,卻是香港的電台廣播,已自30年代發展到一個成熟關口,有自成一格的DJ、流行音樂製作單位,更包括電視電影所牽涉的主題曲創作,讓人知道,那是一個Cantopop——廣東流行歌的獨特領域。
是故70年代尾有電台節目「中文歌曲龍虎榜」選出十大,到1982年正式有音樂會,再在同期出現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業協會等等專業組織,可見由頒獎禮到專業體制的強化與協作,都是香港流行音樂的驕傲。
因此與其要說「取消十大中文金曲音樂會」的歷史意義,倒不如反過來再看一次它的貢獻,或者更可以明白它的存活,是幾曾為香港流行歌領航集氣;而它在過去十多年被質疑浪費資源,卻又不禁讓人疑惑,那是新時代不了解一個歷史產物的重要性,抑或是主辦方真的為推動音樂江郎才盡?好了,今年為了社會氣氛而真的取消音樂會,就更可圈可點。
港台說決定不為政治,但當然也是政治使然的社會動盪,才教主辦方要考慮「公眾安全」;然而可堪對照,是商台依然舉行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禮,就難道是否定公眾安全考慮?誠言,公眾安全是運作問題,而非不能妥善安排的事項。而當然社會情緒也未必會想有亢奮式音樂會,那就可以參照2003年,在沙士肆虐期間,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如期舉行,是為香港人打氣的象徵。
所以音樂會搞不成,說穿了,是連這個可作打氣的象徵也缺損了,亦必然會成為香港歷史紀錄。連帶港台在暑假辦了30年的「太陽計劃」也在無聲無息之下取消,都可見港台每年盛事所餘無幾——當然今年6、7月對年輕人而言,反送中運動就是一場太陽計劃;但來到年底失去了搞足40年的音樂會,那就難免教幾代樂迷洩氣。
雖說樂迷仍可投票,十大仍會公佈;但說辭是公眾安全問題,希望那不是區選也可隨安全為由而取消的預兆。
撰文:陳嘉銘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