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見:肝囊腫有危險嗎? - 潘冬平

肝膽相見:肝囊腫有危險嗎? - 潘冬平

肝囊腫俗稱為肝水泡,是最常見肝臟病變之一,常在體檢中的超聲波檢查發現。當患者聽到自己的肝臟有囊腫,很容易聯想到肝腫瘤,會擔心是否是惡性腫瘤?將來會不會轉變成肝癌?需否切除?其實大部份肝囊腫是良性的,只有極少數的個案會轉為癌症,患者不需要太緊張,只要檢查清楚,多數不用治療,可以與肝囊腫和平共處一生。

最常見肝囊腫為單純性囊腫(simple cyst),是先天因素引起,有可能是膽管或淋巴在胚胎的異常發育所形成,研究顯示5%-10%的人口肝內有單純性囊腫。大部份單純性肝囊腫長期處於1-2厘米小囊腫靜止狀態,一般只要定期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超聲波檢查追蹤就可以。小部份單純性肝囊腫會隨着年紀長大,當囊腫直徑超過10厘米時,醫學上稱之為巨大肝囊腫,容易引起上腹壓迫或疼痛症狀,則須要手術治療。

在筆者醫治過的肝囊腫病人當中,最大的單純性肝囊腫直徑達到30厘米,令到一位老婦腹脹如懷孕,手術後如釋重負,當然這是極罕見的病例。肝囊腫偶然會引致繼發感染,患者會有肝區疼痛、發燒、血白細胞升高等炎症表現,須要抗生素治療控制感染,然後再進行手術治療。此外,少數肝囊腫的囊壁血管可自發破裂導致囊內出血,也須要手術處理。手術治療的標準方法是腹腔鏡肝囊腫「揭頂」手術,在抽走囊液後,將大部份突出的囊壁切除,開一個大的「天窗」,令再分泌的囊液可以流出,囊腫縮小後就不會再長大,一般病人於微創手術後第二天已可以出院。另一種治療方法是經皮穿刺抽液,即在超聲波引導下,用針將囊腫內的液體抽出,然後再注入酒精,但是此方法治療的囊腫復發率較高,一般只應用於因身體有其他情況而不適合做全身麻醉手術的患者。

多發性肝囊腫病(Polycystic liver disease)是一種罕見遺傳性疾病,體內的肝囊腫數目較多,而且隨着年齡會慢慢增多長大,並且常伴有多發性腎囊腫,引致高血壓、腎衰竭等狀況,嚴重者可能最終須要做肝腎移植手術。此外,肝囊腫也可以由幾種人畜共通的寄生蟲感染所引起,主要發生於養殖綿羊的國家,香港並非這類寄生蟲肝囊腫病發區。

真正有機會變癌的是一種名為膽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的肝囊腫,可以演變成囊腺癌(cystadenocarcinoma),最常見於中年女性。這種囊腫一般可以在電腦或磁共振掃描上憑一些特徵如囊壁較厚或鈣化、內部多分隔等和單純性囊腫區分。由於有癌變風險,膽管囊腺瘤治療必須完整切除,「揭頂」手術並不適用。這是一種高危的肝囊腫,幸好只佔所有肝囊腫不到5%。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lcf.org/
潘冬平教授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