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生意外冇王管內地煞停玻璃橋

頻生意外冇王管
內地煞停玻璃橋

內地自2016年後出現「玻璃橋大躍進」,各景區瘋狂模仿下急增逾2,000座,至今更加花樣百出,由最初的單純觀景式,進化到集觀賞、漂流、科技於一身的遊樂項目,亦成為景區的搖錢樹。但瘋狂式增長背後欠缺行業標準,死傷意外頻生。目前已有七八個省分祭出監管手段和勒令關停,國家工程協會也正編製有關工程標準,一場大整改即將來臨。

「救命呀!救命呀!」不少遊客一邊握着欄杆過橋,一邊尖叫,這種又愛又恨的心態成為業者看中的商機。自2016年湖南張家界雲天渡玻璃橋對外開放、被CNN評為「最壯觀的橋」後,這座全球最長、最高的網紅橋在全國引發追捧效應。大大小小的景區一哄而上,在高度、長度上互相追趕,有景區甚至想出奇招,推出如玻璃滑道結合漂流,或利用3D、5D特效、「模擬碎屏技術」增加刺激體驗,讓遊客感受步步為營效果。

內地玻璃橋景區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被批評缺乏安全監管。

河北紅崖谷景區玻璃橋被查封整改。

遊客在玻璃橋上趴地,尋求刺激體驗。

全國逾2,000座

現時估計全國有逾2,000個各類玻璃網紅橋項目,專家指出,遍地開花主因是各地景區之間互不衝突、不搶客,景區的客量亦快速增加,成為景區的搖錢樹。例如北京市京東石林峽景區自建成玻璃觀景台後,遊客量從全年不到10萬人次增加至70萬人次。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興項目在國內屬於三無項目,即「無行業規範、無驗收標準、無監管主體」,修建並不需手續。

以玻璃滑道為例,國家對特種設備實行目錄管理,但玻璃滑道並沒有被納入名錄。除此之外,玻璃橋也一直沒有相應的監管部門,處於監管真空。「工商局只管營業牌照,安監局監管的內容中沒有玻璃棧道。國土資源局表示,玻璃棧道懸在懸崖邊,不屬其管轄」,有景區投資者憶述道。亦因此玻璃觀景項目的安全事故一直層出不窮,江蘇無錫落差158米的華西玻璃滑道上月便因天雨變大,導致多人滑行期間衝進樹林。

文化和旅遊部意識到這一問題,今年初已要求各地對區內的玻璃棧道項目,展開摸底調查、進行風險評估。廣西、湖北、湖南等地下發文件要求嚴格執行安全管理,河北更有25個景區、32處玻璃棧道被封停。據了解,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正編寫玻璃棧道的工程規範,預計明年定稿。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徐家健指出,投資者一窩蜂跟風推行、突然因政策叫停的現象在內地司空見慣,血本無歸的只是投資者,中間承建商「一早分咗錢」,因此即使玻璃橋被整治,對經濟影響也不大。
中國新聞周刊/《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