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各項課外活動中,我最贊成也最反對辯論比賽。
說贊成,基於公平原則,題目一至兩星期前才收到(大專甚至即場準備),正方反方由抽籤決定,所以辯論比賽從不是依情依理、從不是根據個人信念去進行,只有輸贏,沒有對錯。孩子去踢足球去參加樂隊,至少根據個人志趣或導師建議去決定負責哪位置吧,但辯論員嚴格要求無立場,接order便做,盡量批評得一錢不值,把曲說成直,事後還振振有辭這叫君子之爭,笑騎騎放毒蛇不覺臉紅。你懂的,學以致用,恰恰培養家長夢寐以求的兒女職業──大律師!若貴子弟榮登傑出辯論員而全沒懷疑自己,恭喜恭喜,我敢說他/她必然早熟一大步,洞悉潛規則,與成年人世界心意相通,會心微笑,勝過做學生會主席。做學生會主席,你以為考第一嗎?第一個被警察拉就有份。
那為何我反對孩子玩辯論呢?朋友,我上述不是遊戲文章,百分百肺腑之言,當你孩子走此路線成功了,你孩子可能不再是你孩子,他/她會變質的。有咁誇張嗎?有!我中學唯一一次參賽,脫口而出講了半句真心話:「我認同你(對手)某論點,不過……」不過沒不過了,我感受到隊員仇視的目光、評判在搖頭扣分,當刻我明白,這玩意,要徹頭徹尾埋沒真心,一絲不可以為對手留餘地,不可以尊重對手。我接受不來,亦不想孩子接受,接受了,就習慣成自然,並非杞人憂天。
學界辯題通常不涉及大是大非,但有些看似中性,例如〈普通話教中文較有利寫作〉,其實亦事關大是大非(本欄寫過很多次),我無法夾硬扭出支持的歪理,嫌我幼稚也罷。
大狀所受訓練不容幼稚,睇錢做正方反方,本質與辯論比賽無分別。只幫清白者打官司?你以為在看《誓不低頭》關海山嗎?肥皂影視喜歡拍業界良知與利益掙扎,乃出於窮編劇和觀眾一廂情願;現實裏,別傻了,根本不構成問題,午夜夢迴都不會,才堪稱專業。
逆權運動,偶爾二三大狀發聲,固然可敬,卻請注意,他們僅算依書直說。精人出口,笨人出手,比起行動派義士頭破血流更被歌頌。再次證明,社會畢竟拜金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