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主席安東尼讀電腦科學出身,對中國近代史唔多熟,可以理解,因此佢在早稻田大學歷史館見到孫文致函早稻田創辦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內文不斷重複「支那、支那」,懇請日本幫助支那革新,倒袁世凱,大感驚奇,話估唔到以今日眼光視之,國父孫文原來係「漢奸」也。左丁山話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孫文別字逸仙,何解今人叫慣佢做孫中山?孫中山就係日本人姓名啦!日本首富孫正義(韓國裔)之孫就是Son,與孫之英文譯音Sun相近,孫文在日本避難,籌款搞革命及戀上日本女郎時,就化名為Nakayama(中山),不知者仲以為佢係真正日本人。廣東香山縣是孫文故鄉,因孫中山之名大盛,民國時改為中山縣,變成Nakayama County,真諷刺也,笑死日本人。
孫文其實搞革命時,日本政府睇佢唔起。啱啱有一本新書出版,就係哈佛鼎鼎大名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之「中國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China and Japan: Facing History),中譯本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毛升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譯校。此新書將於11月11日在中大鄭裕彤樓(大學店旁邊)舉行發佈會暨講座,由金耀基教授主持,傅高義主講,下午四時至六時,以英語為主。
傅高義於1979年出版Japan No.1,轟動全球,2012年出版「鄧小平時代」,獲全球外交事務類英文著作之最高獎項(Lionel Gelber Prize),可說學貫中日亞。新書由500年寫至2018年,細說千五年來中日之交往,文化交流與20世紀之對抗歷史,必然受中日學界矚目,為研究中日關係必讀之書。
此書有提及孫中山地方,129頁講到:「對孫中山來說,日本是第二故鄉,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籌款活動施以援手……其實在1898年,他還只是政治舞台邊緣人,對清廷而言無關痛癢;康有為才是大問題。」頁136:「張之洞不屑地回答:孫乃鼠賊,不足掛齒」。於此可見,清廷根本當孫中山冇到,認為不足為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是「一場的意外顛覆了一個已然失去人心的舊體制」,正在美國籌款的孫中山聞訊急速回國,12月25日抵達上海,12月29日獲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袁世凱緊握原來清廷軍隊,於是孫文在1912年2月就讓位予袁世凱,往後發動二次革命對袁,失敗後,再逃往日本,此乃孫文在1914年致函大隈重信,邀請日本幫忙倒袁之背景,當時西方列強以英國為首,押注袁世凱多過信任孫文也!中國現代史十分複雜,教中學生讀孫文函件,滿紙支那支那,可能有學生向梁振英篤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