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昨晨在屯門碼頭輕鐵站對開擺街站拉票時,遭人用刀襲擊受傷,之後送往屯門醫院治理。《蘋果》獲悉,何君堯於屯門醫院接受治療時打尖,投訴人指何君堯的傷勢並非嚴重至要入手術室,而且他原本於手術輪候名單排第21位,但之後插隊至第4位,令原先排在他之前的病人被迫延遲做手術。屯門醫院無正面回應有否發生插隊事件,只表示院方因應病人臨床情況、手術室可用情況及有關專科人手等,決定病人接受手術先後次序。
記者:陳沛冰
經過「特快」治療後,何君堯在facebook上載片段,精神利落地指經醫生診斷後,他的傷口深1厘米、闊1.5厘米,疑兇落刀位置接近心臟,幸好刀被肋骨卸力及他反應快,否則可能致命。片段中何君堯說話流利,穿着紫色病人服躺在病床上。
列第二級並非危急
《蘋果》接獲投訴稱,何君堯昨日下午於屯門醫院接受治療時插隊。投訴人指何君堯的傷勢並非嚴重至需要入手術室,全身麻醉檢查傷口及縫針,但被分類為第二級,他原本於手術輪候名單排第21,但之後插隊至第4,影響其他輪候病人。不過,也有指昨午院方是按照既定程序,先安排三名其他專科而病情較何君堯更急的病人接受手術;當輪到外科病人做手術時,何君堯是外科中病情最嚴重的病人,傷口有血及近心胸位置,故他是第四名做手術的病人。
有外科醫生表示,輪候做手術的病人會按病情被分類,第一級最嚴重,必須立即做手術,如「撞車爆肝、心穿咗孔噴血、腸跌出嚟,要立即停晒所有嘢做手術」;第二級如盲腸炎或腸塞,「可以等,視乎同一時間有邊個緊急啲先做」;第三級是「隔幾日做都得」,如不緊急的斷骨手術。
該外科醫生指,根據網上片段,何君堯被刺傷心臟及肺部附近位置,刀有機會接觸到肋骨,需檢查是否有氣胸及有否外物進入體內,安排在手術室內進行全身麻醉檢查及治療屬合理。
屯門醫院發言人表示,會因應病人的臨床情況、手術室可用情況以及有關專科的醫護人手等因素,決定病人接受手術的先後次序,手術室會盡量平均安排各專科的手術時間,避免某一專科集中在同一時段需要安排大量人手做手術。病人接受手術的先後次序會因應情況適時調整。昨日下午醫院分別安排了外科、骨科、婦科及腦神經外科病人接受急症手術。
屯院:按臨床考慮安排
屯門醫院指,醫護人員基於臨床實際考慮安排手術先後次序,未得病人同意,不會透露個別病人具體臨床情況,一般而言,心胸位置的創傷由於靠近主要器官及血管,會安排盡快接受所需手術。
本港以往曾發生立法會議員於公立醫院享特權事件。2016年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於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切除耳部瘜肉手術,獲特權安排在該時段的手術名單首位,並與太太經員工通道進出手術室;譚做手術時太太可於手術室範圍內的員工休息室等候。據悉,譚與負責手術的副顧問醫生相識,疑因此獲特權及打尖做手術。事後伊院就事件向公眾致歉並表示會徹查,譚耀宗則指「自己沒要求打尖,醫生見我咁忙才盡快安排手術」,他最終就事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