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膽固醇若過高,可增加血管疾病風險,不容忽視。衞生署調查發現近半受訪港人有高膽固醇問題,心臟科醫生指膽固醇水平過高,可以毫無症狀,但長遠會增加心血管堵塞風險,令人容易患上冠心病或腦中風等問題,提醒市民要調節生活習慣,並要定期檢查預防。
記者:梁麗兒
膽固醇主要由肝臟製造,或從食物吸收,用作製造及修復細胞壁,並用以製造荷爾蒙、維他命D及幫助消化食物的膽汁,為身體必須的脂肪。正常情況下人體會自行調節膽固醇水平,但調節失效便會積聚過多,長遠對健康有害。膽固醇主要分三大類,「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55至64歲患病比率最高
衞生署《非傳染病直擊》引述2014/15年度的人口健康調查數據,邀請1,976名15至84歲市民參與身體檢查包括血液檢測,了解血脂狀況。結果顯示分別有42.2%、35%及16.8%受訪者,總膽固醇含量過高(5.2 mmol/L(毫摩爾/每升)或以上)、壞膽固醇含量過高(3.4 mmol/L或以上)及三酸甘油脂含量過高(1.7 mmol/L或以上)。另有23.7%參加者的好膽固醇水平偏低(女性低於1.3 mmol/L、男性低於1 mmol/L)。
若比較不同年齡組別,尤以55至64歲人士患高膽固醇比率最高。總結受訪者數據,有14.8%人自稱早已確診患高膽固醇症,另有34.8%在調查前未確診,經署方檢查發現膽固醇水平超標,故總患病率近五成。換言之,每兩名港人便有一人有高膽固醇問題。
心臟科專科醫生高立忻表示,膽固醇水平過高,多數與基因、家族遺傳有關,餘下有兩至三成原因來自不良飲食習慣,包括常吃高脂肪食物如炸雞、豬頸肉及肥牛等,或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曲奇餅、牛角包。
膽固醇過高並沒有症狀,臨床上大部份病人都是做身體檢查才發現超標,多數為中年人士,不少求診的心臟病患者都有高膽固醇問題。整體高膽固醇病人比過往增加,估計與多了人做體檢及重視個人健康有關。
高膽固醇是健康警號,不容忽視,因為會導致血管栓塞,長遠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例如冠心病、腦中風等,尤以患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或有吸煙習慣人士較高危。
多吃蔬果 減少外出用餐
要預防膽固醇過高,控制飲食很重要,高立忻稱,對於病人來說,要全面戒口很困難,通常會鼓勵他們少食高脂肪食物,或安排某些餐數「食清啲」。外出飲食容易攝取過量脂肪及熱量,建議市民盡量減少外出用餐,例如找些日子在家吃飯,自製少油少鹽的健康菜式;多吃蔬果、麥皮攝取足夠纖維,可幫助身體調節膽固醇的代謝。定期運動也是關鍵,有研究指可提升好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水平。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