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皮膚癌抗原疫苗有進展憧憬生金蛋 長科飆154%

研發皮膚癌抗原疫苗有進展
憧憬生金蛋 長科飆154%

【本報訊】由長和系主席李澤鉅打骰的長江生命科技(775),沉寂多時或靠醫藥「食糊」。集團研發的皮膚癌抗原疫苗,在第三期階段臨床試驗的中期數據取得進展,被投資者憧憬成「新金蛋」,股價爆升154%至0.9元,登上昨日升幅榜榜首。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第三階段臨床試驗屬最難通過的一關,按觀察中期結果後仍需約一年半才完成餘下測試,許多藥物或治療方案最終在這環節失手。
記者:余秉峰

長江生科副總裁及營運總監余英才與副總裁兼科學總監杜健明,昨日出面講解進度。黑色素瘤是皮膚癌的一種,膚色較淺的人種較易病發,病例較多在歐、美、澳、紐。杜健明向傳媒介紹,其藥物Seviprotimut-L可激發人體免疫系統,製造抵抗黑色素瘤的抗體及抗原特異性T淋巴細胞,在病人完成黑色素瘤切除手術後的三個月內可開始注射,療程為期兩年共15劑。

長和系主席李澤鉅及前主席李嘉誠。
資料圖片

業內未有黑色素瘤疫苗

余英才稱,全世界約存在35萬名患黑色素瘤的病人,其中9.6萬名來自美國,約7,000名患者已過身,業內未有像Seviprotimut-L般針對黑色素瘤的疫苗,而這個環球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又謂按目前每年使用價值12萬美元的醫藥來評估,重要的醫藥面世後銷售價值可高達10億美元,甚至達數十億美元,但強調目前未能說Seviprotimut-L已經成功,亦未能確定幾時可推售到市場。

杜健明補充,目前參與Seviprotimut-L第三階段臨床測試的人士合共347名,年齡介乎18至75歲,俱是處於第二期B/C和第三期黑色素瘤患者,當中三分之二參與者獲注射疫苗,其餘則使用沒有效力的「安慰劑」,結果對60歲以下、處於第二B/C期的患者產生較佳效果,復發風險比僅服用安慰劑的人低76%。

專家籲投資者先行獲利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Seviprotimut-L的第三階段臨床測試未完全通過,長江生科的業務價值未有實質改變,認為股價爆升屬市場炒作居多,「博有人(高價)接貨」,而餘下的測試或需時一年半,一旦失敗便要重頭來過,股東面對的風險大,「唔建議(現價)再揸住」。

長江生科自2002年上市,惟本業盈利能力欠奉,結果多次轉型,引入其他業務,令公司存有三大「主業」,候機食糊,分別是農業相關業務、保健產品業務和醫藥研發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長江生科的收入為25.97億元,純利為1.71億元,假設下半年與上半年一致及按昨日收市價推算,市盈率高達25倍,即投資者現價入場,需時約25年才能「回本」。

此外,長江生科的市值不大,爆升逾1.5倍後仍只得86.5億元,易被具實力的投資者夾高。根據中央結算系統(CCASS),長江生科僅23.75%「街貨」,約20.5億元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