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數近年最熱門的資訊科技,區塊鏈必定榜上有名,其「不能竄改、透明化、去中心化」的特性被認為是信任機器(trust machine),可解決複雜的訊息認證問題,內地網民曾將敏感維權訊息放上區塊鏈,令用謊言治國的中共為之警惕。「把一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的中共近日宣佈用舉國之力,打造高度集中的「偽區塊鏈」,以令其「數碼獨裁」滴水不漏。區塊鏈專家向《蘋果》表示,在技術上,中共完全有能力竄改自家區塊鏈(私有鏈)的資料,但這無疑違背了區塊鏈的原意。時事評論員認為,區塊鏈表面上是惠民措拖,實際上卻是「與大數據密不可分的監控手段」。
去年4月,全球反性侵的「#MeToo」浪潮燒到內地。北京大學女生岳昕要求校方公開一宗20年前的性侵案調查資料,後遭校方不斷約談施壓,不少學生貼大字報聲援岳昕,直斥校方「你們究竟在怕甚麼?」後來岳昕的名字、公開信、大字報等內容被內地各大平台悉數屏蔽。內地網民則將以上資料隨附在以區塊鏈運行的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eum)交易網,令內地網警在內的所有人,可見而不可刪。
反性侵事件 揭示監控漏洞
由北大性侵案而引發的岳昕事件,被認為是內地首次以區塊鏈維權,此後也發生數宗維權事件「上鏈」的事件,反映出區塊鏈對內地公民運動有巨大的組織潛力,可突破內地網路審查機制。整次交易只花了0.49美金(約3.84港元),就可以將中共和北大釘在區塊鏈的恥辱柱上,而且網上更有簡易教學教人瀏覽此次交易記錄,讓中共如芒在背。
對中共而言,區塊鏈無疑是大數據監控的漏網之魚。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強調要將區塊鏈應用到金融等各方面,其間提到「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引導和規範」、「要把依法治網落實到區塊鏈管理中」,無異於要嚴控區塊鏈,免生亂局,同時對此加以利用。
統一資訊傳遞 作「社會治理」
商務部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吳桐早前直言,區塊鏈和政務系統融合有重要意義,「不僅不會去中心化,還會通過信息集成化等渠道提高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會成為監管的牙齒和新的治理工具。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上月27日表明,區塊鏈技術其中一個用途是「社會治理」。社會治理於中共眼中,包含了國家安全概念,區塊鏈之於中共的用途呼之欲出。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Nathaniel Taplin認為,區塊鏈技術吸引極權政府的地方,不是其去中心化的特質,而是一個統一且安全的資訊傳遞系統。區塊鏈專家、軟件公司RedSo合夥人李思聰向《蘋果》記者表示,「若內地存在一些中央不能監控、不能審查的區塊鏈,他們(中共)難以安心……內地一些區塊鏈公司已申請專利,如令區塊鏈能中心化,有管理者,以竄改本來不應被竄改的資訊。」他強調,區塊鏈的精神在於去中心化,「將去中心化變回中心化是一種倒退」。他另補充現有的一些行業聯盟鏈都會改動資料,惟那種改動是由聯盟鏈各個持份者投票表決,與中心化後的獨裁決定不能相提並論。
通過密碼法 箝制隱密功能
針對區塊鏈的「抗審查能力」,上月26日通過的《密碼法》有多處列明,「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密碼(意即區塊鏈)從事危害國家安全,違者會被依照《網絡安全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究責,最高可被罰款90萬元(約100萬港元)。大數據、區塊鏈及《密碼法》是中共數碼獨裁的三大拼圖。大數據是中共在各個場合搜集得來、有關人民的資料,區塊鏈是應用大數據的方式,《密碼法》則是箝制及使用區塊鏈的「行動指南」。相比起歐美民主國家,香港互聯網服務供應網主席葉旭輝向《蘋果》記者表示,「祖國一言堂,在實行區塊鏈上,可以叫14億人一齊用」,推行區塊鏈的發展,肯定會比其他民主國家快。屆時,中國將會實行一個比現時更為無孔不入的超級監控大國。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岳昕事件等各種維權案例不停積累,令到中共自覺政權受到挑戰,影響國家安全,意識形態上會甚或被攻破,以至影響習近平所講的「四個自信」等,而區塊鏈正面解讀是「表面上是促進經濟,甚至有人覺得那是金融工具」,但他認為「區塊鏈會為成監控的一環」。
劉銳紹形容「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就有如香港人用Telegram實行反送中運動的『冇大台化』、『去責任化』,只需要有其他用戶相信就可行」,而區塊鏈的功能更甚於Telegram,讓中共不得動用舉國之力去涉足區塊鏈。自從互聯網時代起,中共已實行了多部法規去監控人民,中共在技巧上可以很先進,但如不在軟實力上去認清目前現代文明,有多少技術都沒用。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