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絕敏感內容 逾200萬人控制網絡

禁絕敏感內容 逾200萬人控制網絡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踏入互聯網時代,電子空間急速膨脹,拓寬了內地市民的言論空間,同時為中共監控輿論帶來挑戰。故此中國發展出一套特有的網絡監控和審查系統,透過法律、行政命令及網絡技術等手段,阻止內地人接觸違背中共的內容,禁止敏感內容流入中國,封鎖的網站超過60萬個,審查機制不斷升級。美國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形容,中共控制下的中國互聯網結構,類似一個巨大的企業內部網(Intranet),而非國際互聯網(Internet),直接點出中國互聯網系統的封閉。

內地上月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提到,截至今年6月,內地網民約8.5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1.2%,網站數量518萬個。市民的日常生活幾乎離不開互聯網,使用微信、QQ與親友聯絡,登入淘寶購物、上人人網打卡。一些社會案件更因網絡熱傳而獲重視,包括2003年湖北男子孫志剛,被廣州市執法機關以三無人員的理由,收押及毆打身亡,內地熱烈討論收容遣送制度;2016年大學生魏則西誤信百度的廣告,接受不當醫療致死,百度一時成熱門搜索詞。

雖然內地網絡成為市民申冤平台,加上越來越多人在網上議政,或意圖令政府調整政策,但民間力量不足以導致中共發生變化,反而隨着科技的發展,中共成功打造出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網絡。內地網民在防火長城的包圍下,只能有限度翻牆登入外國網站。中國網絡審查監控廣泛,對政府而言,只要含「不合適」內容的網站,均會受到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預,被要求自我審查、自我監管乃至關閉。為了監控互聯網,中共形成龐大的網絡審查大隊,《新京報》曾披露,在中國從事網絡控制的人數多達200多萬人。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