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代香港? - 左丁山

澳門代香港? - 左丁山

香港自今年6月開始,因示威不斷,旅遊、餐飲、零售業受創最深,對外貿易又因為中美貿易談判膠着,美國徵收額外關稅,香港廠商在內地設廠的,莫不受影響,出口不振,商業及航運自然不會好景,本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中,只剩下金融業仍然撐得住,股市跌而不瀉,十月份恒指重上二萬七千點,雖然每日成交額在六百至八百億之間徘徊,已算能承受示威壓力測試。

地產價格有所下跌,但仍未抵銷2018年的升幅,至10月施政報告出台,林鄭月娥推翻自己去年的言論,出招托市,宣佈樓價八百萬元以下的住宅單位,首置業主可借按揭九成。林鄭報告立即產生效果,二手業主反價,二手樓成交量急升,看來樓價下跌之局已提前告終,唱衰樓市的分析師又跌眼鏡。

在此背景下,藍絲大力唱淡香港,歸咎示威者破壞香港經濟,失去中央信心,迫使中央另設Plan B,以便他日取香港金融地位而代之。深藍媒體「亞洲週刊」10月27日的「筆鋒」評論說:「『一國兩制』具有『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對於北京當局來說,穩定和持續繁榮是『一國兩制』的莊嚴承諾,北京也具有『舉國體制』的力量去兌現這個承諾,北京對澳門金融發展開綠燈,而廣州也正規劃設立期貨交易所,都由於香港亂局的『倒逼作用』,警示香港問題陷入『長期化』的危險,北京已有兩手準備,在香港危局的『倒逼』之下,中國將煥發更多的改革鬥志。」

甚麼是兩手準備呢,據一些報導的講法,和「亞洲週刊」的評論,澳門正有意籌建證券交易所,北京有意願扶持澳門發展金融業,以及充實滬深股市作為集資平台,減低對香港的倚賴。

再看清楚,原來澳門是被規劃成為「金融市場」的,主動提出和公佈這規劃的,不是澳門特區政府,而是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何曉軍。這位何先生官位不高,很難說是中央的代言人,他指出澳門籌建證券交易所方案已呈報中央……澳門如何反應?澳門金管局主席陳守信早在今年4月答覆內媒查詢時說,澳門要做可行性研究,說得白一點,就是十劃未有一撇,很可能是廣東省規劃大灣區發展,故意撇開香港的一廂情願。之不過,本港金融界有不少藍絲已在群組傳開,香港不要自大,中央要拿走香港的金融飯碗了,是香港「攞嚟衰」!這些藍絲未免過份天真,侮辱自己在金融業打滾多年的經驗,只知其一(中國生意大),而不知其二(香港的英語優勢和普通法司法制度)。左丁山敢預言,即使中美貿易戰結束,北京一定會吸取到貿易戰的教訓,中國不可消除香港這個南風窗自由港的優勢,須繼續好好利用香港金融業為中國生金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