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案遇阻滯料減辣 針對中港企業官員

法案遇阻滯料減辣 
針對中港企業官員

【拆局】
「國際牌」是香港反修例運動的重要抗爭手段,已獲美國眾議院全票通過的《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卻尚未獲參議院排期優先審議,令有關能夠制裁香港特區官員的「武器」未必及時上場。據《蘋果》了解,不少參議員對法案有所保留,包括掌握議程調動權力的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都反對有關制裁機制。消息指,法案在制裁機制上或作調整,收窄針對對象至部份中國企業、直接打壓香港的中央及特區政府高級官員,並會延至明年春季才表決。

料明年春才有機會表決

截至上月31日,《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已獲36名參議員聯署支持,但仍未獲麥康奈爾調動議程優先審批。據悉,目前多於五名參議員對法案有所保留,家族向來親北京、至今未就法案表態的麥康奈爾等部份議員不贊成採取制裁措施;而被指親中的加州民主黨范士丹等議員則關注法案或影響與中國關係;另有議員擔心落實制裁機制會影響香港的特殊地位,對港造成永久傷害。

有消息指,參議院不會採納眾議院通過的版本,提出法案的參議員魯比奧辦公室正着手調整法案的制裁內容,使制裁對像更具針對性,避免直接影響香港享有的特殊地位;另有消息指制裁將收窄至部份中國企業、京、港直接打壓香港的官員,或未能觸及港人原希望一網打盡的選舉主任或濫暴警員。消息人士指,行政機關從未正面批評警暴問題,足見端倪。

有熟悉美國國會人士估計明年春季才有機會表決法案,相信屆時仍會獲大比數支持,並指美方希望以持久戰方式維持香港運作,以及保障在港人民安全,如非必要都不希望實施制裁,但認為香港人應鞏固美國國會對香港的持續支持。

香港眾志駐華盛頓常委敖卓軒接受查詢時指,若有議員反對法案,可以阻止法案以「一致通過(Unanimous Consent)」方式審批,加以拖延,若有多於一人,更可輪流無間斷地提出有關要求而毋須表露身份。他認為,針對性作出制裁改動是好事,讓行政機關日後執行法案當中可行機制時有更多選項,同時避免衝擊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

早前曾經訪美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承認《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於參議院面對頗大阻滯,但強調眾志及其他民主派會繼續推動麥康奈爾將法案調動至較前審議位置,呼籲港人繼續爭取國際社會關注,及以不同途徑向參議員作出支持法案的清晰表態。
■記者梁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