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蘭桂坊 - 鄧達智

再見蘭桂坊 - 鄧達智

蘭桂坊每年的萬聖節活動,今年攔腰被斬了。

自從蘭桂坊在80年代從無聲無息漸次成為亞太區首屈一指國際知名夜遊地段以來,頭一遭被禁;那夜到鏞記晚飯,特意回來探望,物是景變人非,盡在不言中。

回來……

是的,回來!

曾經中環心臟蘭桂老街坊,每次途經,「回來」的意味濃郁。

蘭桂坊是怎樣煉成的?

當然不是當年旅遊協會的創意,也非政府某某部門個頭一朝瞓醒良心發現推出的項目;自然衍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適時適候,便出現了。

Stephenie港大畢業後來英國唸法律,之後回去跟師傅,那次回來倫敦考試跟我說:中午從電車路旁的律師樓走上德己立街,一直去到左轉彎位,有意大利男裝店子,一旁加開小Café中午賣很不一樣的三文治,正宗咖啡,坐斜坡上的長條木椅進食,頗有點歐洲風味。

摯友Timothy的哥哥David來港執業,約同剛回來、還未開始工作的我到Mad Dog歡樂時光,臨出門前律師樓的後生喊他:人客想再問你一兩點法律意見……遲到,讓我先進入幾乎全部紅鬚綠眼顧客、英國Pub味濃厚的空間,被迫感受猶如50年代黑人由正門走入南部不屬黑皮膚種族的餐廳,單單種族歧視的眼神足可將你射得無身自處;國外上課生活近十年,沒想過關乎種族膚色的尷尬竟然發生在自己家鄉。

不過Mad Dog始終是個好地方,從九龍塘搬到蘭桂坊,望山的窗門正正對着「癲狗」;思念Fish n Chips 及一、兩Pint Guinness,踢着拖鞋走過去它的天井部份,好好享受風涼水冷。

員工相熟了:鄧生,着拖鞋坐天井好啦,如果入裏面,我哋難受㗎……

梗明啦,這點規矩點會唔明,正如在那個環境大大聲講粗口,不論男女;沒人會阻止你,西方文明讓子民們的眼神別你而去,視若隱形,無聲無形地行使孤立,讓你自覺極度冇癮。(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