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我最喜歡的球星之一,是現在無球可打的安東尼(Melo)。他上季在火箭隊,有個鏡頭令我很難忘:在季前熱身賽,Melo於三分線前做個pump fake令對手跳起,再瀟灑帶球一步投進長兩分球,這一向都是他拿手好戲。明明進球,Melo卻對球隊說了句「我錯了」,也就是沒按球隊戰術只投三分。這場景我一直都覺得荒謬又心傷,一個明星老將用自己絕招成功得分,竟然要道歉,彷彿中距離出手就是原罪。
很多人批判Melo的打法被時代淘汰,又指三分球才是當今「王道」;NBA現在的球風,中距離出手的得分比例確大降,從14/15球季佔得分17.3%跌至上季僅9.8%。不少球迷會以數據來支持此轉變,最簡單的說:40%的三分球命中率,換算得分後等於60%的2分中距離,故認定這才最有效率,中距離跳投應要淘汰。
可是事實上,去季總決賽尼納特明明就用中距離過關斬將奪冠;受了傷的當今第一進攻手杜蘭特,他的絕技亦是極高點出手、穩實無比的中距離跳投。上月一宗新聞說,公牛隊的分析專家要求旗下主將拿維只投三分球及攻擊籃下,叫他別再射中距離,拿維受訪時就此表達不同意,認為這削弱了籃球進攻技藝的多樣性,何況分析數據並非永遠合用,如季後賽階段,各隊對三分的防守嚴密得多,中距離跳投反而成為突破關鍵,因此不應「偏食」。
中距離會否在NBA「消亡」,單純成為少數球星的絕招?我不知道。只是從觀賞多采籃球技藝的角度看,我絕不希望它被摒棄。所謂的「現代」球風,有時看兩隊外線不怎樣的對手,不斷在三分線外鬥手感,實在會有「我到底在看甚麽」之嘆。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