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袋敷傷處 薄衣物紮住先

冰袋敷傷處 薄衣物紮住先

【本報訊】行山時突然「拗柴」或抽筋若未能及時獲得治療,隨時「手尾長」。物理治療師指出,市民應盡量結伴行山,以免出意外時難以求助,一旦遇上有人行山抽筋或「拗柴」時,可利用有限資源協助傷者固定受傷位置,視乎情況考慮下山或報警求助。

戴麟趾康復中心一級物理治療師陳嘉敏指,市民行山前要做足熱身運動,並應帶備急救用品如繃帶或冰袋,一旦遇上有人「拗柴」便可為傷者穩定傷勢,避免情況惡化,包紮時應由腳趾包起,再8字形包覆腳腕,最後在腳踭位置固定,若手頭上只有薄衣物亦可「用住先」,有冰袋亦應馬上冰敷患處,並視乎傷者活動能力,考慮攙扶下山或報警。

反向式伸展急救抽筋

除了「拗柴」,較常見的緊急情況是有人行山時嚴重抽筋,陳稱,此時應盡量讓傷者平躺,再以反向方式進行伸展動作,紓緩情況,症狀改善後亦應審慎評估傷者能力,考慮是否繼續行山。近年出現的「肌內效貼布」可調整皮膚及筋膜走向、肌肉收縮放鬆及促進淋巴血液循環等,曾有腳傷人士亦可考慮使用,有助促進機能康復及增進運動表現。
■記者王春怡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