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忿輸」 攻紅區 為民生 為子女 為公義 三將誓光復啟德

「唔忿輸」 攻紅區 
為民生 為子女 為公義 
三將誓光復啟德

【區選大戰】
【本報訊】2015年區議會選舉前夕,民主派助啟晴德朗兩邨居民解決鉛水風波,但最終未能攻陷這兩個不少新移民聚居的「紅區」。事隔四年,啟德發展區在今次九龍城區議會選區由二變三,泛民派三員出征。三人出征原因不一樣,有人因身為人父出於保護子女、有人相信從建制派手中取回議席也是抗爭,90後公民黨女將梁咏欣則因兒時經歷體會到政治影響民生,認定議會是爭取權益戰場,且不忿民主派在九西立法會補選兩度敗陣,她與其餘兩人抱持共同目標——改變社區,光復啟德。
記者:呂浩然

左起︰黃業東、梁欣和曾俊達雖各有不同參選原因,但他們目標一致,就是改變社區,光復啟德。黃雲慶攝

因應區內人口變化,啟德由上屆區議會選舉的啟德北和啟德南兩個選區,重組成為包括啟晴邨和煥然壹居在內的啟德北、由德朗邨組成的啟德東,以及由啟德一號、部份德朗邨和啟朗苑等組成的啟德中及南。

梁咏欣︰「一個上層﹙政府﹚嘅決定會令到我哋成個生計無辦法繼續落去」

循新選區啟德中及南參選的是25歲的公民黨梁咏欣,就讀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系。本身是新移民的梁咏欣,7、8歲那年父母在旺角經營無牌熟食小販養家,後來港府要取締小販,父母面對行業式微又難以轉型,只能做洗碗、保安等工作。當時議會內有議員替小販發聲,要求當局繼續發牌或續牌,那位議員正是公民黨余若薇。

當時年紀還小的梁咏欣從父母的經歷,初次感受政治可以影響生活,「一個上層﹙政府﹚嘅決定會令到我哋成個生計無辦法繼續落去」,同時亦對公民黨產生好感。去年起成為公民黨實習生,今年8月入黨,目標就是要參選。

梁咏欣指出,年幼的經歷令她明白要進入會議才能改善民生,而民生問題又影響政治,兩者互為影響。她指落腳啟德,源於去年在立法會九西補選為民主派助選,深感啟德「紅到爆」,出於「唔忿輸」而要「光復啟德」,對打硬仗無畏無懼,與早前退出自由黨青年團的張景勛對決。翻查去年兩次立會九西補選結果,民主派與建制派參選人在啟德的票站得票差距甚至近千。

梁咏欣從父母經歷投身政治,循啟德北參選的曾俊達則為了子女而涉足政治。任職註冊護士的曾俊達住在啟德四年,現居於啟德北的煥然壹居。

梁咏欣

曾俊達︰「我都好希望可以有一個人出嚟,等我可以做投票嗰個」

身為專業人士,曾俊達大可過着安穩生活,反送中運動卻令他看清問題:「假設我個女(將來)好靚,女大十八變,可能俾啲權貴或者富二代睇中咗,我係咪冇得reject(拒絕)呢?好希望呢一刻可以做少少嘢,希望可以改變」。

正如很多香港人,遇到問題總希望有人解決,曾俊達也曾經有過這種期望,笑言「我都好希望可以有一個人出嚟,等我可以做投票嗰個」,但是到了今年八至九月,他也等不到這個人選,最終決定挺身而出。同區的參選人尚有爭取連任的經民聯梁婉婷,以及未有申報政治聯繫的黃梓俊。

曾俊達

黃業東︰「我覺得區議會選舉就係我選擇抗爭嘅方法」

至於循啟德東參選的黃業東,會計系畢業、今年24歲,挑戰爭取連任的經民聯何華漢,他稱因為反送中運動而思考:「我係咪應該做番啲嘢?」。

黃業東相信正如反送中運動的「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原則,「我出嚟去選區議員,我覺得係我對政府嘅不滿或者對𠵱家嘅狀況不滿嘅一種表達」,「有啲人覺得上街抗爭先有用,有啲人覺和理非、遊行,咁我覺得區議會選舉就係我選擇抗爭嘅方法」。

啟德區近年不少新屋邨及屋苑落成,惟區內交通配套一直成詬病,三人都希望透過攜手當選,發揮協同效應,更有力地向政府就交通問題發聲。

黃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