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房】我們這班中生代的「新」導演

【奮鬥房】我們這班中生代的「新」導演

這幾年香港電影界湧現了一班新導演,大家都各有風格,各自擅長不同的類型。「新」這個字,經常都讓人感到年輕,於是大家都很容易覺得這一班新導演,可能都是在學院畢業了不久的年輕小伙子,然而其實當中有一班「新」導演,其實一點都算不上新了,只是他們用了很多年時間才成為導演而已。

這一代的新導演,如果以入行的年資來計,當中包含着幾代電影人。《一念無明》的黃進、《點五步》的陳志發、《淪落人》的陳小娟、《翠絲》的李駿碩、《地厚天高》的林子穎等等,就是真正是畢業不久就橫空出世讓人刮目相看的新導演;《樹大招風》的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救殭清道夫》的甄栢榮、趙善恆,他們又早上了一輩,他們成為導演前都分別在編劇、副導演,甚至電視台的不同崗位打滾過一段時間。而再上多一輩的,會是哪一班?嗯,算對是筆者那一代了。

我2000年演藝學院畢業入行,做了十多年編劇,第一齣導演作品2018年才上映。與我同代的有哪幾位?《衝鋒車》的劉浩良、《幸運是我》的羅耀輝、《暴瘋語》的李光耀、《棟篤特工》的張家傑、《狂獸》李子俊,與及最近上映《犯罪現場》的馮志強等等(嚴格來說,《打擂台》、《悟空傳》的郭子健都與我們同一代,不過他算是最早成為導演,他的好成績早已有目共睹,一點也不「新」了)。我們都在2000代初開始當上編劇或副導演,互相在電影公司或片場都偶有碰面,我與劉浩良、羅耀輝都曾在某些電影project上遇上過,一起度過劇本;張家傑、李子俊更分別在不同的電影合作過:我當編劇,他們當副導演;我被人罵時他們目擊過,他們被人罵時我也在現場。

我們這一代,這十多年來其實工作以外,互相聯絡不算緊密,但不知怎的,都有一個遙遙地打氣的心,好像其中一位吐氣揚眉,都替我們那代還在打滾中的手足吐了一口烏氣。

而我們這班中生代亦有多一個共通點,就是大都開始自覺地承擔了一些行業發展的責任。劉浩良現在是「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的會長,他與羅耀輝、馮志強同時也是「香港電影導演會」的執委;李子俊是「香港電影副導演會」的創會會長,李光耀亦是該會的執委;筆者亦當上了藝發局電影藝術範疇的代表。

雖然作為導演這個崗位,大家都新,但我們深知我們都要比起其他新導演做得更多,因為我們這班中生代,已是責無旁貸,我們只希望可以為行業的下一輩開拓出更好走的路。

然而無論年資如何,橫跨幾多輩,我們都希望新導演們都能夠得到成功,因為沒有新人,香港電影還可怎樣承傳下去?祝李卓斌的《墮落花》、梁國斌的《獅子山上》、黃綺琳的《金都》都票房大賣,希望香港電影,永遠keep rolling。

撰文:陳詠燊

奮鬥房

《逆流大叔》編劇、導演,寫了18年劇本,自覺最代表到個人思維其實係《追擊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