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等法院於10月31日應律政司申請,頒佈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在網上發佈言論鼓勵或煽動暴力,意圖造成人身傷害或損毀財物,當中點名包括連登討論區及加密通訊軟件Telegram,有效期至11月15日。七個關注全球互聯網自由及人權的組織,前日聯署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行政會議發表公開信,指禁制令威脅表達自由及侵害人權,要求政府撤回禁制令,承諾永不封網。
參與聯署的七個全球互聯網自由及人權組織屬於「#KeepitOn」聯盟,該聯盟代表70多個國家和200多個組織,當中包括倡議數碼人權議題的「Access Now」、監察全球自由度的自由之家 「Freedom House」等。公開信向林鄭月娥及行政會議表達對禁制令的強烈關注,認為禁制令所說「傳佈、傳播、發佈或重新發佈任何促進、鼓勵或煽動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的材料或信息」,用字太廣泛而含糊不清,可能出現灰色地帶,造成寒蟬效應,危害表達自由。
限網上表達自由損港聲
組織表示,他們的工作是監察並應對日益嚴重的網絡封鎖,提倡所有人能開放和安全地使用互聯網。指根據聯合國的說法,人權適用於線上及線下,重申削弱互聯網的開放性,是侵犯人權行為,亦會阻礙長期穩定與和平對話。
組織曾於9月3日向港府發公開信,要求港府放棄引用緊急法阻斷互聯網通訊,林鄭月娥及後於9月25日回覆稱:「雖然我們尊重所有公民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但每個香港人都必須依法行事。」然而,政府如今卻以禁制令,限制網上表達自由,組織認為,香港作為全球媒體和互聯網樞紐,此舉將對香港的聲譽造成無可挽回的嚴重損害,更擔心這種審查制度,距離全面禁網再推進一步。
公開信稱,根據國際人權法,即使在衝突時期,禁網也無法視為合理。聯署信要求政府停止動用臨時禁制令,撤回該用字含糊的申請,承諾永不封鎖或限制互聯網、過濾網頁及其他網上服務,停止向應用程式商店施壓要求移除應用程式。
■記者陳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