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位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台灣,四季偏暖,不過只要寒流來襲,超過3,000米的高山,降雪機率也非常大,若要賞雪,起碼也要等到年底之後。然而要一睹「白雪茫茫」之景象,不用待嚴冬降臨,也不必攀上高山,只要等到深秋時分。
越往北部 花期越晚
那一年的秋天,在台灣繼續騎單車環島的下半程,從屏東縣進入高雄時,高屏溪兩岸是一片白茫茫的芒花海,陣風吹過,秋芒隨着風搖曳,整個河床便如白浪翻騰,十分壯觀。也顧不得當天餘下要趕的路程還有多長,立即下了大橋,覓路往河岸邊去。每年9月底至11月中,是芒花盛開的季節,從屏東高屏溪沿岸,嘉義八掌溪畔到北面的蘭陽溪畔,都可以見到芒花蹤影,越往北部,開花期越晚。
台灣人說的「芒草」,其實包含了四種常見、花期相近、外形也相似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甜根子草(濱芒)、五節芒(菅芒,香港也常見)、開卡蘆和蘆葦。五節芒通常生長在山坡及荒地上,蘆葦多分佈在河流出海口和沿海濕地等鹽份環境,在河床水邊混雜生長的,是甜根子草和開卡蘆。開卡蘆和蘆葦均為蘆葦屬植物,花序黃褐色,甜根子草的花序則是銀白,眼前的白茫花海,應該是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這名字,香港人會感陌生,因吸吮根部會有淡淡甜味而得名,跟產糖的甘蔗,同為甘蔗屬植物。甜根子草並非台灣原生,經常到尼泊爾登山徒步的朋友,若有留意當地的草原和村舍,也許便會恍然大悟,甜根子草的原產地,正是尼泊爾,常被收割作修建茅屋屋頂的材料,或作菜園柵欄,奇特旺國家公園的甜根子草原,是犀牛的重要棲息地。
入秋盛開 如南國鋪雪
入秋後的高屏溪畔,芒花盛開,彷彿身在雲端,又如南國鋪雪,被形容為當地最美麗的時刻,卻是大自然被人為干擾的後果。台灣每年7月、8月吹南風,颳起細微沙粒成沙塵暴,甜根子草生命力強,能生長在乾枯河床上,耐乾旱,只靠每年雨季洪水,便能迅速生長,當生長範圍大且茂密,沙塵暴便難以生成,故早期被大量種植在河濱溪岸,以止沙塵暴。有利便有害,河床上的茂密草叢也會阻礙水流,颱風暴雨下,往往令溪水瞬間暴漲,甚至造成氾濫。
對於山友來說,山林間艷彩繽紛的秋色,也許比平地芒海吸引。單車環島翌年,深秋時節再度登雪山,明顯的聖嬰年,寒流姍姍來遲,三六九山屋後山坡上的花楸林,沒有太紅,頗令人失望,然而開得滿山遍野、搖曳生姿的芒花,是很好的補償。有別於低地河濱茂密的甜根子草和蘆葦屬芒海,這裏生長的,是高山寒芒,或簡單地稱為高山芒,跟我們熟悉的五節芒,同為芒屬。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是台灣高山上其中一種自然生態系統,火災過後,因氣候因素無法長成森林,形成以玉山箭竹或高山芒為主的開闊草原地形,三六九山屋後冷杉林邊的山坡,屬於混生草原,但以高山芒為主。
黑森林水源路上,芒花濛濛如雪花,隨風搖曳,午後斜陽下,逆光穿透芒穗,頓時變得光芒閃爍,如鑲滿水鑽。「過去只顧留意紅葉期的資訊,花楸的艷色太過吸引,倒是忽略了芒花的純潔之美。」每年秋天都到爬雪山到三六九山屋賞花楸的台灣山友,也不禁讚嘆。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