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洽商賣盤學者:國家有任務

星島洽商賣盤
學者:國家有任務

【統戰陰霾】
【本報訊】星島新聞集團傳賣盤消息,公司昨發公告指,正與有興趣的潛在獨立投資者磋商,導致最近公司的股價及成交量上升。董事會強調,該磋商可能成事,亦可能不成事。消息帶動星島股價連日抽高近三成。有學者認為,近年傳媒賣盤很大機會與紅色資金有關,「某程度有國家祝福或任務」。
記者:李海澄

星島主席何柱國去年與林鄭出席《星島》晚宴。

受消息帶動,星島股價昨揚8.2%,收報1.32元,兩日累飆近三成,創三年新高,市值為11.43億元。該股股價近月於0.8元水平徘徊,自10月中旬一度升至1元水平,周四再度急升。

星島今年中期業績錄得虧損768.7萬,按年由盈轉虧;收入跌9.4%至6.31億元,現市值較淨資產值有超過五成折讓。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指,接手傳媒機構的很有可能是與內地有一定關係的富豪、或紅色資金,希望在數量和版圖佔據本港主流媒體,「若預咗蝕本都做,某程度係有國家的祝福或者任務」。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認為,星島老闆有充足資金,「唔等錢使」,不排除有政治考量。

老闆何柱國曾諷修例

去年剛滿80周年的《星島日報》兩度易手。《星島日報》由「萬金油大王」、緬甸華僑胡文虎於1938年創辦,初期政治取向親民國政府,六七暴動期間反共立場鮮明,一度被官媒《大公報》批評是「港英的傳聲筒」。1999年,胡文虎女兒胡仙傳財困,將星島賣盤,由基金Lazard Asia Fund接手。2001年再由全國政協委員何柱國透過泛華集團作價3.55億元,收購集團控制權。

雖然何當時指入主後無意干預編採方針,不過易手後星島政治取向轉為親中,例如2003年表明支持23條立法;近月認為要「止暴制亂」。另外不少政府內部消息亦是該報率先披露。何亦常發表惹火言論,不時炮轟政府,例如年初他曾引述友人說話,若《逃犯條例》修訂後,「都唔知下次有冇機會嚟;俾人拉咗去坐監都講唔定」,又諷稱商人日後回港不能「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