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大戰】
【本報訊】區議會的「小白象」工程浪費公帑,「經典作」包括鰂魚涌「不能避雨亭」及元朗區議會試圖以17億元天價興建天橋,兩名不同年代的土木工程師,今屆區選齊齊在東區征戰;80後張振傑有感當區議員只顧「蛇齋餅糭」,未有真正處理社區規劃及環境問題,決心於興東披甲;70後王振星則續在太古城東尋求連任,務求為民主派守住議席,冀用專業為公眾監察區議會工程撥款,杜絕小白象工程。
記者:陳嘉裕
張振傑 新丁挑戰蛇齋餅糭
自小在筲箕灣長大的張振傑一直關注區內問題,他留意到由領展管理的興東邨停車場連年加租,區內違泊問題亦嚴重。他曾就區內問題電郵當區現任區議員工聯會許林慶,但未有回音,三年前與朋友組興東東熹環境關注組,冀協助解決區內問題、以專業知識回饋社區。
無懼深紅選區
張振傑認為區議員應就社區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惟許林慶卻只懂蛇齋餅糭:「佢如果淨係派蛇齋餅糭我唔會覺得唔妥,咁佢都係幫緊老人家,但當佢冇專業知識去提議一啲事,而嗰件事做出嚟會影響街坊,咁就係問題」。他舉例指許建議區內興建的過路處,改建後附近的巴士站避車處和路面縮窄,一周內引發多宗交通意外,「呢個就係我成為區議員可以避免嘅嘢,亦都係佢(許)唔應該繼續連任嘅原因」。
土木工程師工作繁重,為何仍要投入區選?張坦言:「好老實,放完工咁攰我睇吓戲、拍吓拖、去吓旅行唔好?(落區)對我嚟講係一個樂趣同使命。我會諗,如果我唔出嚟,真係冇人出嚟,呢個社區會繼續有問題,甚至更加差。」最近的反修例風波,更鞏固他參選的決心:「每個香港人都諗辦法去幫呢個地方,我覺得每個人有自己嘅位置,而咁啱我嘅位置係可以做到呢樣嘢(參選),我會盡力去做」。
有別於一般民主派素人,張振傑沒有打住民主派旗號出選,他直言:「希望街坊投我票唔係因為我唔係工聯會,而係佢真係覺得我呢個工程師、呢個後生仔係幫到佢哋。」興東被視為深紅選區,民主派過去兩屆派人參選無功而還,張坦言無論贏輸,希望能予壓力令對手「做多啲嘢」,「佢派多啲糭、派多啲奶粉,對我嚟講已經幫到呢個社區」。
王振星 監察社區資源分配
興東有工程師新丁上場,太古城東則有泛民中佬王振星尋求連任,對手是新民黨郭浩景。王振星上屆區選以82票擊敗新民黨對手當選,四年來奔走於專業和地區工作之間,他直言沒有被忙碌的生活嚇怕,反而更有興趣繼續服務,「(東區區議會)好多嘢都繼續發展緊、去緊,例如規劃上嘅硬件;軟件方面,議會資源、公帑嘅運用、撥款嘅機制都係要推進改善」。
王振星指工程師背景令他更有效履行區議員工作,特別在審議地區工程撥款,更加容易掌握資料,發問過程亦可揭露政府回應上有否不盡不實之處。
致力推動民主
四年過去,王強調參選「初心」不變,認為區議會是推動社會民主發展的重要一環,除了在地推動民主普選制度,亦要透過地區工作提高市民的社區參與:「區議會暫時喺香港仲係一個最公平、最低門檻、資源上相對地可以自由運用到嘅選舉。如果能夠喺地區入面推動市民參與,係值得去做」。
翻開王的單張,會發現他向市民公佈區議會撥款項目,讓市民知悉所交稅項用於何處,了解社區資源分配的看法,他認為也是民主深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