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早前報道,中國最近有機構開辦課程,傳授量子波動速讀法,還舉辦速讀比賽,參加者運用此法,比賽誰閱讀得最快。速讀不神奇,雖然一目十行的人極少,但刻意訓練以大大增加閱讀速度,那是可行的。然而,這量子波動速讀法卻是另一個層次了,連一目也不必,只靠感知,急速翻動書頁,就可以一至五分鐘讀十萬字。係真就好囉!因為本人閱讀速度極慢,書桌上堆着、恨不得立即讀完的書已有五大疊(明年今日可能變成七八疊),每疊十多本,要是學了量子波動速讀法,數小時便能一本不剩讀完,爽呀!
其實,最神奇的不是這速讀法,而是竟有人相信。上當者,大概是由於欠缺科學知識,加上望子(女)成龍之心太切,再加怕「執輸」。不過,假如這速讀法的名稱不是「量子波動速讀法」,而是「神奇速讀法」或「超級感知速讀法」,相信吸引力會大減。「量子」二字,聽起來很科學,但一般人大多不知所指為何,而推銷者又會運用一些量子力學的術語,聽起來就更科學了,聽者卻又更不明白所指為何,於是好像又科學又神秘的,你說迷人不迷人?
《蘋果日報》的報道包括訪問一位量子波動速讀法的培訓老師,據她解釋,這方法原理十分複雜,涉及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和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要是培訓老師接着講量子穿隧(quantum tunnelling)、量子疊加(quantum superposition)、波函數(wave function)、不確定性原理(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等等,那聽起來就更有權威了;可惜她解釋時按捺不住笑了出來──這些量子力學術語那麼拗口,不明白而硬要加入說話裏,是很容易失笑的。
利用「量子」二字騙人,不是新鮮事。甚麼量子療法(quantum healing)、量子共振(quantum touch)、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甚至量子能量貼和量子開運腕帶,都已存在了一段日子,都有顧客。推銷「量子×××」者,不需要顧客明白「量子」指的是甚麼(其實你明白就不會上當),只要你信,肯付錢,那便成了。美國著名的新紀元導師(New Age guru)Deepak Chopra就是靠推銷quantum healing而撈得盤滿缽滿,管你們那些科學家恨得牙癢癢。
Chopra如此成功,除了因為生就一副導師樣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他的背景不像是個騙徒,反而看來值得尊重,因為他受過嚴格的西方醫學訓練,是位醫生,並曾經在哈佛大學醫學院任教。Chopra怎樣變成滿口量子胡言的新紀元導師,我不清楚;我想指出的是,沒有受過量子力學訓練的人談量子力學,我們都不應該輕信,無論那人是醫生、博士、作家、公共知識分子、還是大學教授(當然包括本人)。
也許有人會問:不是所有學科都應該這樣,不輕信非專家之言嗎?是的,但對於量子力學則尤其要小心,因為有關這個科學理論的一些誤解在讀書人中流傳甚廣,這些人有時會將誤解在言談間表達出來,甚至寫在文章裏。例如我就聽過一位別系的同事大談「薛定諤的貓」(Schrödinger's Cat)這個量子力學裏著名的思想實驗,說甚麼盒子裏的貓是同時活着和死去的;我問他薛定諤為何提出這個思想實驗,他頓時愣住,然後有點尷尬地說不知道。
量子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有句名言:"If you think you understand quantum mechanics, you don't understand quantum mechanics."(「如果你認為自己明白量子力學,你就是不明白量子力學。」)當然,他說的"understand" 可能別有深意,但這句話至少提醒我們,量子力學裏有些東西實在太過奇怪,連量子物理學家也未必敢說自己完全明白。此外,量子力學有幾個不同的詮釋(interpretations),雖然完全不影響量子力學的數學表述、實驗和預測,但不同的詮釋蘊涵對物理世界不同的理解,例如物理世界是不是確定性的(deterministic)。如果連有這些不同的詮釋都不知道,還是隻字不談量子力學為妙。
利申:我沒有受過量子力學訓練,但教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時無可避免要談一點點量子力學,例如討論因果關係便一定要講量子力學裏的非定域性(nonlocality)和量子糾纏。怎辦?唯有做足功課,看一大堆高質的科普書和影片,然後在課堂上只講最基本的概念。這叫量力講量子力學。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