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美聯儲減息滙豐突然「跟半步」,近11年來首次調低港元儲蓄及最優惠利率(P)各0.125厘,頗出市場意料。滙豐作為息率路標的龍頭行,帶頭減息是為配合振興本港經濟帶來一場及時雨嗎?我們不會懷疑立足香港逾百年的獅子行,支持企業「義不容辭」的美意,但銀行對息率決定,更要切合自身利益。
減存息降資金成本
分析指,大行一向「加息慢,減息快」,背後是因為坐擁的港元往來及儲蓄存款(CASA)規模,遠較以P主要作為拆息按揭(H按)封頂利率計價的貸款額為大,故每次加息對銀行資金成本造成的負擔,超過加P帶來的額外收益。
減息則掉轉,利多於弊。滙豐今次減息,其實是去年9月底,象徵式加息0.125厘的後續篇,將那趟加幅還原。去年加息行動,銀行義助政府向市場釋出「香港零息時已經終結」訊號,惟加息後月結因素一過,1及3個月拆息回軟,成為市場茶餘飯後笑談。
按金管局9月數據,本港活期及儲蓄存款總額達6.8萬億元,早前唱淡銀行股的摩通報告估計,截至今年上半年計,滙豐亞太、恒生(011)及中銀香港(2388),CASA對其本身港元存款佔比,分別逾八成、七成及達六成,故輕微減存息,對大行資金成本效益已立竿見影。
面對經濟衰退及社會抗爭,滙豐形容今次減息是「及時雨」,助企業紓困振興市道,不過亦預告「無下次」,因目前紅簿仔息率已降至0.001厘,即使美國再減,港息技術上已減無可減。
好清楚,減P前提是儲蓄息率有得減。自由市場商業社會,當然不可能單邊減P益街坊,「及時雨」能利己利人,滙豐這次可謂一石二鳥。
記者: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