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截至10月29日,本港進行34宗肝臟移植手術,當中18宗屬屍肝,16宗是活肝。著名換肝醫生竺兆豪估計,即使全年埋單計有約50宗肝移植個案,也可能是自2010年以來最少。他批評政府多年來投放於推動器官捐贈的資源極少,現時全港只有約5%人登記器官捐贈。他認為應有一個部門中央統籌器官捐贈,增加對內科及深切治療部的支援,及早在醫院找出潛在捐贈者,「每年大約3,000人中風,如果有300人轉介畀器官聯絡主任,最終一半人捐,都有150人」。
建議設部門統籌
根據醫管局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有64人輪候換肝。2010年本港進行95宗肝移植手術,當中42宗屬屍肝;之後肝移植數目下跌,2018年只進行53宗,當中34宗是屍肝。
竺兆豪表示,以往每次為病人呼籲器官捐贈,社會都有很大迴響,但現在港人可能習慣了,未必在意。他批評政府投放於推動器官捐贈的資源極少,「好多慶典話網上登記(器官捐贈)人數超過30萬,完全不着邊際,只係佔全港不足5%人,而且登記好多係年輕人,你都唔想一個20幾歲捐」。要解決燃微之急,應有一個部門中央統籌器官捐贈,支援尤其是內科及深切治療部醫護人員,發掘更多如中風的潛在捐贈者,及早轉介器官聯絡主任,一旦病人離世可即時與家屬商討,讓死者捐出器官。他又指,政府可把握如換身份證的機會,同時詢問市民是否願意死後捐器官,若市民願意,可將資料放入身份證晶片內,「老人家未必識上網,有啲人知道器官捐贈係好,但要有人push先做」。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