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人體可以重新設計,哪個部位該優先考慮呢?依我看,一定是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連接胃及空腸,長度約為十二個指頭的闊度,故名。
第一段十二指腸稱為「球部」,是胃液進入十二指腸的地方。十二指腸粘膜的抗酸能力不如胃粘膜,能中和胃酸的膽汁和胰汁卻要在第二段十二指腸方才進入腸腔。因此,十二指腸球部首當其衝,是最易發生消化性潰瘍的地方。十二指腸的壁薄,被胃液蝕穿了,胃酸漏入腹腔,就會形成腹膜炎。胃十二指腸動脈在十二指腸球部後面經過,被潰瘍侵蝕了,出血一發不可收拾。
由肝臟分泌的膽汁,和胰臟分泌的胰汁,都是在十二指腸的第二段(或稱十二指腸降部)進入十二指腸。有些動物(例如豬)膽汁和胰汁分兩個入口進入腸道,各不相干。在人類,膽管和胰管在壺腹部(Ampulla of Vater)合在一起,才進入十二指腸。膽管的結石排到出口的時候,阻塞了胰管,就會引起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腸第三段不受胃酸影響,也沒有甚麼管道進入,但卻被上腸系膜動脈跨着。偶爾,十二指腸被這動脈壓迫,引發梗阻,就是「上腸系膜動脈症候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十二指腸的第四段轉個急彎,就進入空腸。在這轉彎處腹膜或會和下腸系膜動脈形成一個氹。若小腸墜入這地方給勒着,就形成「十二指腸旁疝」(Paraduodenal hernia),是較罕見的腸梗阻的成因。
十二指腸倒有一個長處:除了膽胰管入口的壺腹癌(Periampullary Tumour)以外,十二指腸極少長惡性腫瘤。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