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26歲的香港游泳健將杜敬謙今年3月中在美國訓練中猝死後,事隔七個月,香港體壇周三又痛失英才,年僅18的英式桌球手潘正潮在體院訓練中猝死,急症室醫生黃志強(Michael)認為很大機會是先天性心臟病所致,浸大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建議民政事務局及體院增撥資源,讓運動員接受防止猝死或相關心臟檢查。
雷博士認為潘正潮的情況很大可能與先天性遺傳心血管疾病有關,事前未必有症狀,所以難以察覺,他說:「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建議,如運動員曾有心臟病家族遺傳史,應進行詳細心臟檢查;日常進行運動訓練時如有出現胸口不適,呼吸急促及心律不正等徵狀,也需進行跟進檢查,以策安全,後天可能間接誘發的行為因素,例如過度訓練、持續疲勞、缺乏睡眠等。」
可仿效外國訓練前檢查
雷博士認為香港體壇在7個月內出現2宗運動員猝死個案,對體壇有負面影響,但更重要是防患於未然,他表示運動醫學研討會近年積極討論,是否給予資源予運動員做詳細的心臟檢查:「要做詳細心臟檢查的費用,每人可能高達數千元至萬多港元,以體院現有約千名全職及兼職運動員,每人一萬港元的檢查費由誰來付呢?但生命無價,尤其香港選手艱辛練習代表香港比賽,他們的健康應得到保障。」雷博士建議民政事務局及體院可考慮增撥資源,令香港選手得到保障。
急症室醫生Michael亦指訓練前的身體檢查有助預防猝死,他說:「已有不少外國家家隊,在訓練前會為運動員檢查,包括運動員的詳細病歷、維生指標(血壓、心跳)、靜態心電圖等,根據外國經驗,包括意大利及美國,入訓練學院前,大約15-16歲就開始檢查。」
記者:徐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