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香港電台,是建制派閒來無事的消遣娛樂。
最順口的罪名叫「偏頗」。香港電台確實抵罵,有一個最偏頗的節目叫《警訊》,香港電台厚愛香港警察,連續46年,香港警察獨享尊崇,佔領大氣電波,每星期宣揚自己有幾威武有幾辛勤,協助建立警隊正面英勇形象。按建制派議員的邏輯,節目要講「平衡」嘛,現時民意有超過一半人對警察信任度只有零,理應在《警訊》中撥一半時間,讓市民批評警隊,才叫公道,是不是?
香港電台很偏心,整個政府幾十個部門,明明每個公務員都奉獻一生鞠躬盡瘁,為何警隊擁有自己的節目?長年在電視黃金時段往自己臉上貼金,對其他政府部門不公平,消防、懲教、海關、食環署的外判清潔工呢?難道他們不辛苦、工作不重要?
又有一個常見罪名叫「不平衡」,反對政府的聲音較多云云。首先望望節目表,你會發現香港電台大把節目風花雪月,也製作不知幾多主旋律節目,例如高鐵開通了,談談大好河山,高鐵沿線好去處;政府不是說中史教育不足嗎?香港電台有節目教你認識祖國人文;政府不是說要重視青年體育嗎?香港電台有時段直播學界體育比賽。
時事節目被訪者選擇不平衡?廣播處長說粗略統計受邀嘉賓其實建制派較多。若如此重視「平衡」,每日警謊記者會直播幾小時,是否也應全程直播民間記者會才算平衡?再說,什麼才叫「平衡」?例如有個話題要評價林鄭月娥施政,是否正反意見各佔一半才叫平衡?但林鄭民望創下史上新低,反對與支持比率約為八比一,那麼是否節目中批評林鄭的人要八倍於支持林鄭的人,才算反映市民聲音?
對傳媒工作一知半解的人,常以「平衡」為高尚、「中立」當作光環。有一個比喻最近很多人用,甲說現在天晴,乙說現在下雨,難道記者引述甲乙兩人的話就叫平衡報道?記者天職,當然是走出室外看清楚是晴是雨。常聞的「客觀中立」只是手段,終極目標是尋真,或盡量接近真相。意見紛紜時不妨中立,聽聽各方意見,但當涉及事實,真相不需假象去平衡,黑與白之間,沒有中立餘地。
利申,本人是香港電台兼職主持。常常聽聞「香港電台收政府錢,做乜反咬政府」?重要的事要講一萬次:世上沒有「政府錢」這回事,錢都是公帑,即是人民的錢、你交的稅。我們服務市民,不是服務政府高官,更非服務沒有民意基礎的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