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可以無中生有,在《阿飛正傳》和《花樣年華》聽到越劇的典型情節,要冤枉《重慶森林》疊印張愛玲影子又有何困難?姣到出汁的空姐周嘉玲趁返工之便飛走梁朝偉,類似「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的分手宣言不當面好好說,寧願考驗自己的寫作技巧,字條留在愛巢豈不乾手淨腳,否則到附近郵局寄出也很妥當,她卻偏偏跑去王菲做打雜的小食店,連同門匙請三唔識七的陌生人轉交──開講有話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位小姐怎麼如此粗心大意?果然才一掉頭,毫無尊重私隱意識的店主便用蒸汽蒸開了信封,接住八卦的阿嬸也偷偷閱讀,本來就對梁朝偉有意思的王菲當然不執輸,看完信還抽起了門匙。張迷想起的是《傾城之戀》:白流蘇陪眾人虎視眈眈的筍盤南下玩了一個多月,若無其事回到上海的家,「熬到了十一月底,范柳原果然從香港來了電報。那電報,整個的白公館裏的人都傳觀過了,老太太方才把流蘇叫去,遞到她手裏。」哈,香港人到底和上海人一樣是中國人,縱使「港獨」大帽子扣得高聳入雲,基因畢竟沒有突變。
張瘋發過,言歸正傳:剛剛公佈擔任《繁花》劇集監製的王導,其實為什麼不翻撻那齣擱置的《北京之夏》呢?九七年澤東公司連海報都印好了,卡士梁朝偉張曼玉金城武,教人萬分期待,樓梯響過一輪,人終於沒有下來,據說因為種種原因不能不流產,劇本部份情節後來演變成《花樣年華》。只是那個片名太引人遐思,隔了二十多年,夏天的背景由北京換成香港,「如果我有多一張船飛……」可真盪氣迴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