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 - 楊靜

樂不思蜀 - 楊靜

去看紀錄片放映,導演說製作完一部關於從事創意產業的北上港漂訪談,最近會在阿姆斯特丹電影節公映。她提到的採訪人裏有好多是我熟知的,每每想到港漂,腦中似乎也就是這幾位專攻文化、電影、音樂、生活方式的現所謂意見領袖,而最近因為朋友的緣故,又把名單擴充一倍,大部分是偏建制派的商業人士,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

在內地的香港地產人不是極其低調,在公眾眼中幾乎消失,就是太過幸福,特別愛在朋友圈曬和政要的合影。去他們的辦公室,下屬一定會給你看老闆和各地省委書記以及某位特首的合影,並不經意間向你透露,這家公司的元老院、智囊團裏有香港老錢。如果說文創產業的港人還比較敏感,不太願意談身分認同、中港關係的棘手話題──雖然最近很多國慶賀禮篇裏都有他們的工夫;地產人對於廢青的憎惡則不能更加劇烈,離開香港十多年的他們完全不能理解為何有人要自廢武功,要港人亂港,愛國愛黨真而純。

香港地產人愛做的生意也有自己的味道,雖然賣的是地,但總能做出進出口貿易的味道。賣點往往是在他地頭,顧客可以買到歐美最流行或最高端的產品。憑藉這樣出色的買辦本事,生活真的過得不錯。除了生意,見面聊天就是談怎麼找女人,也不避險,酒桌上觥籌交錯,要不了兩杯就開始回憶風流往事,互相炫耀歡場戰績。兩邊有家已是老生常談,還接到地氣,學會很多普通話表達「家裏紅旗不到,上面彩旗飄飄」。和他們比起來,《一路向西》的故事也稀鬆平常。這是否即為「此間樂,不思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