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道】那是我聽過最美的事了 - 藍友斑

【樂活道】那是我聽過最美的事了 - 藍友斑

西班牙劇集《紙房子》在Netflix上賣個滿堂紅,目前出了三季,口碑極佳,故事講述一班超級大盜,計劃打劫西班牙皇家造幣廠,卻不是要偷錢,而是「偷時間」;他們用盡方法拖延警方,好讓自己有足夠時間,開機印製24億無記錄的歐元「正鈔」。

劇情當然是高潮迭起,綁匪、人質、警方的三面角力,精神繃緊得就如快被扯斷的橡筋,毫不起眼的一個小錯,竟鑄成惡果。好了,這裏是財經版,我怎樣也要寫一點與錢銀相關的議題。

首先是對量化寬鬆的看法,劇中犯案主腦「教授」他解釋自己為何要犯案,主要是因為自幼家貧,又身患重病要住院,教授的爸爸已一窮二白,走上了打劫銀行的不歸路。他爸爸死前告訴兒子印銀紙的天方夜譚,教授長大後,全心奉獻給他父親留下的狂想,他解釋自己所作所為,不過是一次由人民發起的「量化寬鬆」;他在愛人面前將剛印好的一張歐元大鈔撕掉,紙碎散落,然後他冷眼地說:「它的本質,只是一張普通的紙而已。」

狂印銀紙誰得益?

然而這張紙在政府和銀行手中,就成為貨幣,但他們「無中生有」,連年來狂印銀紙,私相授受;當然這是教授對自己的辯護,但藍某作為觀眾,那一刻真的不禁反思金錢的意義。眼看香港樓價飛升,普通的小房已動輒八百萬,生活百物騰貴,但新鮮人入職場人工也不過萬餘元時,這就是量化寬鬆的惡果,你從沒見過那批千億計的銀紙,他們只是冰冷的,在櫃員機上的數字而已。

另一亮點,是片中教授的哥哥「柏林」,分享自己一個比父親更為瘋狂的想法,他目標是打劫西班牙國家銀行金庫,偷走深藏地底那90噸純黃金,但柏林同時已被診絕症,只剩不到3年壽命,作為弟弟的教授,哭說着叫哥哥不要再想打劫了,放下一切和他去外國醫病,柏林瀟灑道:「如果米高安哲羅知道自己只剩下3年命,你會叫他放棄製作大衛像嗎?不會,你會叫他加油!」

於是柏林就跟教授詳述自己打劫國家金庫的大計,他叫小弟要放開腦袋,敢於幻想此劫案,那將是新世紀最離奇和荒誕的故事,柏林最後幾乎說到哭了,問教授覺得自己的想法如何。

正常人聽到柏林的狂想,一定是全盤否定,或者笑笑便算;怎料冷酷又理性的教授一聽到,一邊笑着,一邊流淚,說道:「那是我聽過最美的事了。」


藍友斑
http://fb.com/bernardlamhongkong/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