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人類為保育殺強拯弱 同是貓頭鷹 槍桿定生死

國際專題:人類為保育殺強拯弱 
同是貓頭鷹 槍桿定生死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被視為自然界基本定律。而美國政府為了把西岸瀕危絕種的貓頭鷹品種「北方斑點鴞」,由這場殘酷遊戲中拯救過來,決定嘗試採取非常手段,射殺牠們相對強悍兇猛的競爭對手「橫斑林鴞」;做法掀起道德爭論,生物學者皆在熱議人類應否如此方式控制物種數目,主宰生態系統。

在俄勒岡州長大的生物學家威恩斯(Dave Wiens)自小熱愛鳥類,但他首次舉槍按下扣扳的目標,卻是一頭橫斑林鴞品種的貓頭鷹。大約2,400頭橫斑林鴞已在這場拯救北方斑點鴞的行動中,死於威恩斯和其他受訓人員的槍下。威恩斯起初也為射殺行為感到「反胃」,「出來殺害貓頭鷹來拯救另一個貓頭鷹品種,這有點兒令人反感」。

獵物與棲息地相同

但威恩斯也說,「從保育角度來看,我們真是走投無路。我們知道橫斑林鴞競爭力遠勝北方斑點鴞,而牠們的數目正邁向不受控制的地步」。橫斑林鴞原本生長在美國東部、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密林裏,在1960年代遷移到美國西岸華盛頓州、加州、俄勒岡州和加國卑詩省等地後,便成為了北方斑點鴞的噩夢。

由於兩類貓頭鷹的捕獵目標、爭取的棲息地相同,而橫斑林鴞的體形較龐大、攻擊能力較強、繁殖後代較快;北方斑點鴞相較之下競爭力盡失,數目驟減,1990年被列為美國《瀕危物種法》中「受威脅」瀕危物種。聯邦政府雖因此叫停原始森林的伐木工程,但仍無法扭轉牠們不斷消失的命運。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遂於2012年提出利用霰彈槍射殺橫斑林鴞以控制數目,減慢北方斑點鴞的消失。當局已經在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州北部試行此計劃,共獲准許獵殺3,600頭橫斑林鴞。由於試驗在某些地區成效不俗,當局將會延長試行至2021年8月,若效果仍然顯著,就會擴展行動規模,並把它常規化。

扮演着頂級掠食者

正參與俄勒岡州試行工作的威恩斯觀察到,相對非試行範圍北方斑點鴞「迅速消失」的狀況,在試行射殺橫斑林鴞的範圍內,牠們再無消失迹象,但就未見有新的北方斑點鴞遷入試行範圍。在他眼中,他手上的霰彈槍僅為一個平衡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工具」。他認為,橫斑林鴞現時幾乎沒受捕食者威脅,團隊只是在扮演着頂級掠食者角色,控制物種的數目,他們總不能「看着橫斑林鴞主導並橫掃所有獵物」。但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生態與進化生物學名譽教授貝科夫則認為,「如果要殺死一個物種以拯救另一個物種,根本沒有辦法把它當作一件好事」。

有分析指兩種貓頭鷹品種會陷入如此激烈的競爭,跟人類伐木奪去牠們的棲息地,使其獵物瞬減有莫大關係。野生動物權益倡議者哈里斯認為當局應該着手保護棲息地,而非拿貓頭鷹做替罪羊,並反問:「這種狀況將在氣候變化下變得普遍,我們要怎樣做—挑選誰是勝利者嗎?」
美聯社

工作人員記錄一隻被殺橫紋林鴞的資料。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