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秋天是以雪耳進補的好時候,中醫師指秋天的燥邪會令人體傷陰耗津,帶來種種症狀,例如口乾、喉嚨乾、聲沙及皮膚乾,甚至容易患上感冒及咳嗽。有「平民燕窩」稱譽的雪耳,在中醫角度具有補肺益氣、養陰潤燥的功效,用來煲湯或煲糖水食用可以滋潤身體,預防各種乾燥問題。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示,雪耳又稱銀耳,是可食用真菌,味甘、淡,屬平和性質,有滋潤作用,對肺臟好,尤其適合感冒或咳嗽後出現肺虛體質,即有易咳、說話唔夠氣、易攰、面色蒼白等症狀,或久咳痰少、痰中帶血絲或便秘人士進食。秋天以燥邪為主氣,會令人體水份容易流失,當身體的燥氣太多,津液及陰氣便會不足,肺臟、屬皮膚及免疫系統的衞表都會首當其衝,引致出現口乾舌燥、聲沙、咳嗽痰少、皮膚乾及便秘等症狀,或會令人容易感冒及咳嗽。要預防或減少這些症狀,此時吃雪耳最好,可帶來滋潤身體的作用,又可以補肺益氣,對肺臟有益。
雪耳以福建出產最著名,包括漳州雪耳、古田雪耳,估計與當地氣候適合種植品質良好的雪耳有關。何指市民選購雪耳時,建議揀比較乾身輕身、有淡淡清香的雪耳,不應帶有酸味或霉味。顏色以淡黃色較佳,避免選擇較為白色的雪耳,因這些雪耳可能曾被硫磺熏製作防腐用途,中醫認為硫磺帶有熱性,會減少雪耳的滋潤作用。
坊間的雪耳形狀大小不同,何稱,當中差別不大,只是口感不同,其中偏細朵的雪耳,烹調後會比較爽口及脆口。較大朵的雪耳,烹調時比較易溶,口感較黏膩。雪耳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先將雪耳用水浸泡至2至3小時,直至軟身為止,再去蒂及切小塊,用作烹調。若想進食時有「起膠」效果,建議烹調時間要有兩小時,若想口感較爽口,一般烹調時間為45分鐘左右。
避免日日食增脾胃負擔
雪耳可用作煲湯或煲糖水,鹹甜兩食皆可,老少咸宜。何推介市民不妨煲「雪耳養陰湯」飲用,適合容易口乾舌燥、乾咳無痰人士,有潤肺養陰、利咽作用。材料包括雪耳、紅蘿蔔、茶樹菇、無花果及瘦肉。又可用雪耳煲糖水,配搭百合、蓮子、紅棗及冰糖炮製「百合雪耳糖水」,可以養陰潤燥、補血潤膚,特別適合皮膚乾燥人士服用。另可用來煲沙參玉竹雪耳湯、木瓜雪耳南北杏雪耳湯,或蘋果雪梨雪耳湯,均具有補肺潤燥功效。
雪耳益處多,但不宜每日進食,因雪耳偏滋膩,每日吃會增加脾胃的負擔,何建議市民每星期吃兩至三次便夠。患感冒或日常有容易胃脹、腹瀉等脾虛體質症狀的人,又或平日痰多、容易腹瀉等痰濕體質的人都不宜吃雪耳。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