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暴日常】巴膠教路:用app不如背熟佢 罷搭港鐵靠巴士內功心法

【抗暴日常】巴膠教路:用app不如背熟佢 罷搭港鐵靠巴士內功心法

【抗暴日常】
無論你是主動響應罷搭港鐵,抑或只是受港鐵「有限度服務」的影響,只要作為一個香港人,在這數個月以來,多少都減低了使用鐵路的意欲,並重新開始探索其他交通方式。但使人糾結的是,或許過去大家太倚重港鐵,一下子要轉搭巴士實在難以適應;即使利用手機上的地圖和乘車程式作輔助,仍然有人不得其門而入,頻頻迷路。

十月初,網絡上廣傳着一份《巴士內功心法》,該《心法》將搭巴士的功力分為五個等級,並聲稱只要達到第五級,就能進入「以無法為有法」的境界,並且能「將巴士變成的士行走路線」,有網民聲稱讀過《心法》後獲益良多,也有人笑言「搞咁多嘢,靠app咪得囉」。為驗證《心法》的實際成效,我們找來《心法》的作者林兆榮,拆解他如何能將巴士變成的士的行走路線,也讓他交代當初寫出這份指引的動機。

自嘲是「巴膠」的林兆榮,畢業於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及中大文化研究,正職是一位藝術家和文字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城市的觀察者」。他閒時會從路政署買地圖回家研究,過往更曾以長距離徒步方式縱走,去觀察這座城市。其實除卻巴士外,他對鐵路的知識和歷史也如數家珍,以「巴膠」稱呼他,亦不能概括他對本地交通的認知。

《心法》作者林兆榮,拆解他如何能將巴士變成的士的行走路線。

巴士號碼暗藏玄機

「如果跟個app條路線,真係會黐線。」訪問當天我們相約在調景嶺港鐵站,研究要如何出發往九龍城碼頭,林兆榮當場就按出手機的地圖程式,徐徐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等資訊,最終顯示的路線教學卻讓人哭笑不得。該地圖程式告訴我們,應該先搭港鐵過海,到北角站後徒步往附近碼頭,再乘渡輪抵達九龍城碼頭,路線完全違反常人邏輯。

收起手機,我們決定跟隨林兆榮的指引,沿路物色巴士路線,途上他遙指着遠處的巴士說:「巴士號碼其實是有意思的。」對一般人來說,巴士上的數字和字母意義從來不大,頂多因為搭慣了對某些號碼特別熟悉,但林兆榮卻說那是極為重要的路線資訊。

「以九龍新界為例,例如百位數,1字頭的都會經過紅隧,6字頭會經過東隧。十位數的,8字頭去沙田,9字頭去西貢區;還有英文字母在前的,例如『A』車就是去機場。」林兆榮續說:「《心法》的lv.1、lv.2,只要熟記屋企和公司附近的巴士號碼,以及會途經那些主要幹道就可以。而如果你連巴士號碼的意思也記熟了,就能完成基本的lv.3。」

「頭三級的程度,一般手機程式也能應付,但到了第四級就要熟悉班次和路況,甚至全港的地理環境,這些是手機程式做不到的。」結果在他的引路之下,我們成功搭上了「796X」號巴士,到「馬頭角道,馬頭涌道」站車程約三十分鐘,下車後只要多步行十五分鐘即抵達目的地九龍城碼頭。「其實所謂的《巴士內功心法》,一定要結合走路和巴士才有效。用巴士結合走路的方式,走出的士的行走路線,這就是一般應用上的lv.5。」雖然總有討厭走路的人,然而比起要從新界先到港島,後又折返往九龍的路線,稍微走一小段路,還是方便得多。

鐵路瓦解地理認知

在巴士上坐好,記者即追問林兆榮為甚麼會喜歡巴士,以及他眼中巴士與鐵路各自的特色時,他回答道:「其實我也喜歡鐵路,只是因為最近事件而罷搭,不過要比較兩種移動方式,我覺得鐵路瓦解了我們的地理認知。」

他將鐵路交通比喻成互聯網上的「超連結」,在站與站之間的移動過程,往往依靠漆黑的隧道穿行,大多時候都不曉得自己身處的地理位置。「你不要以為港鐵不會繞路,其實繞了路你也不知道。」他續說,搭巴士雖然受限於馬路多變的環境,不時會遇上塞車,然而在搭車的過程中,你可以清晰看見路面環境,也能看見周遭附近的建築物和地標,可藉此了解到香港的真實地理環境。

在文章開頭說到林兆榮是一個「城市觀察者」,除卻他作為巴士和鐵路迷的身份,熟知這座城市的地理和歷史外,他還會活用這些城市知識,連結到種種香港流行文化。前年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探討港產片中違反香港地理環境的情節,當中他舉出成龍主演的《警察故事》為例子,「你看到成龍,中間來回了吐露港好幾遍,等於成龍的時速要達到一百公里。」林兆榮笑着說。此時巴士已靠近九龍城碼頭總站;從窗口看出去一片的風和日麗,碼頭對開的海景也一望無際。「為甚麼特別喜歡搭巴士呢?我想也是一般人會有的感覺,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有時經過不熟悉的地區,看着外面的風景是很有趣的。」

港府造就一鐵獨大

坊間聽到許多人談論說,巴士已經是夕陽行業,功能上完全可以被港鐵所取代,林兆榮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表示:「巴士不夠快,有時會脫班和塞車,但這個未必是巴士本身的問題。」

林兆榮解釋,運輸及房屋局在二〇〇〇年,曾推出過一份《鐵路發展策略2000》,述說未來香港的鐵路發展,而從文件內容看來,已決定了香港日後「以鐵路為骨幹」,而甚至是「一鐵獨大」的局面。他補充說,每每有新鐵路站完工,肯定出現大量巴士路線被取消。「換句話說,我們不是多了選擇,只是我們的選擇被轉換了。這樣就可能令巴士路線和班次變得更少、更疏。」

「平日鐵路運作順暢時,你不會覺得有問題,但鐵路是會發生故障的。之前不是發生過四條路線全部癱瘓?我就發現原來將軍澳全區,只剩兩條過海巴士路線,這件事我們是否要覺得合理?」他用略帶苦澀的語調說:「其實每次社會運動,我覺得都是一個契機。比如很多餐廳都來自同一個集團,令我們發現倚賴的交通工具方式,原來非常單一化,一旦發生問題,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在運動中發現這些問題。」訪問臨到尾聲,記者問他對《心法》被廣傳有甚麼感覺?他起先皺了一下眉頭,然後又回復笑臉道:「其實也說不上是開心,因為現在這種狀況,真的很難開心起來。但如果這件事能喚醒我們對交通問題的關注,那還是非常值得的。」

林兆榮認為搭巴士可以看清周遭的建築物與地標,無形中加深對香港的地理認知。

林兆榮形容,搭鐵路的過程是點對點的,感受是平面的;巴士因為有窗口,所以算是立體。

當日約在九龍城碼頭訪問,背後是往北角方向的新渡輪站,也是他會使用的過海方式。

巴士號碼暗藏路線訊息,如百位數「6」字代表會行東區海底隧道,十位數「9」則代表途經西貢區。

《巴士內功心法》Lv.1 - Lv.5簡介

•Lv.1-記路線:熟記屋企和公司附近的巴士路線,因為無論搭法再千變萬化,都源於你家樓下的其中一條路線。

•Lv.2-識轉車:熟記路線後,也要認識路線途經的主要幹道或車站,因為幹道有大量巴士途經,透過轉車就可以將一條路線化成無限可能。

•Lv.3-解密碼:1××是經紅隧的過海巴你一定知道;9×又去邊?(詳見「巴士路線密碼簡介」)

•Lv.4-要用腦:熟知巴士班次、路況,以及行車的繁忙和非繁忙時段,再配合對香港地理的認知,即可避開塞車,並隨時棄車轉車。

•Lv.5-跳出框:以無法為有法,不被固有的路線牽着走,靠不斷轉車坐出多變的組合,最終將巴士變成的士的行走路線。

資料來源自《巴士內功心法》

近來港鐵只提供「有限度服務」,影響市民日常生活。

巴士路線密碼簡介

•十位數:0/1/2-九龍;3/4-荃葵青;5/6-屯門;6-元朗;7-北區大埔;8-沙田;9-西貢(只限九龍新界)

•百位數:1紅隧;6東隧;8馬場;9西隧

•前綴字母:A-Airport;B-Border;E-東涌;K-前九鐵接駁;N-凌晨;S-東涌機場區內;W-高鐵

•後綴字母:A-F沒特別意思;H-醫院;K-經前九鐵站;M-經前地鐵站;P/S-特別車;R-假日車;X-特快

除了巴士,他也喜歡渡輪和飛機,是個「泛交通迷」。

心法 vs Google Maps

目標:調景嶺港鐵站 >>> 九龍城碼頭

Google Maps(40分鐘):搭港鐵,調景嶺往北角;徒步往北角碼頭;搭渡輪往九龍城碼頭

巴士內功心法(30分鐘):搭巴士796X,調景嶺往「馬頭角道,馬頭涌道」站;徒步往九龍城碼頭

記者:林京賢
攝影:林亦、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