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藝術界同業的投票支持,筆者早前當選了藝術發展局電影藝術範疇代表委員。這一場雖然只是藝術界別的選舉,涉及的選民只有六千多人,而最後投票的亦只有二千多人,但在這次的選舉中,我確是感受良多;其中,讓我對香港電影這個特殊工業,又有更深的一層體會。
藝發局中有十個民選範疇,當中有三個自動當選,所以這次的藝發局選舉,其實是同時進行七個範疇的選舉,包括音樂、戲曲、戲劇、文學藝術、視覺藝術、藝術教育及電影藝術。在這個時代涉及到選舉,很多人都會立場先行,這當然亦是無可厚非,於是在很多個範疇中,很多候選人都會用立場、口號作招徠;然而這一個做法對於電影這個範疇來說,是比較困難。這,從我拉票的過程中就強烈感受到。
我出選於電影範疇,背後得到了很多電影界朋友的支持,他們亦為我打氣,而我希望做到的,就是可以為我所熱愛的香港的電影藝術,無論是商業電影、獨立電影,以至紀錄片、短片、媒體藝術等爭取得更多資源,以及在未來可以策劃到一些藝術上的政策及計劃,來造福整個界別;然而來到我開始需要找從事商業電影的朋友來實名支持時,困難就出現了。有很多人都跟我說:「Sunny,多謝你肯出選,我一定會投你一票,我亦叫所有朋友支持你,但我真的不太適合公開支持,不好意思。」他們擔心的,是自己的名字,與「選舉」這兩個字扯上關係。
很荒謬嗎?是,但荒謬的不是他們,而是現在的氛圍。當早前某位年輕藝人在社交媒體上只呼籲大家登記做選民,都會引來一連串的麻煩,你就會明業內朋友怕的是甚麼。有人可能會說他們沒有勇氣,但我身為業內人士,我卻很明白,因為電影工作者與其他藝術工作者有點不同。電影這回事,製作成本輕則幾百萬,重則幾億,涉及的工作人員由幾十到過千不等,於是很多電影工作者每一步都很小心,他們怕的不是影響到自己,而是怕影響了合作的其他人。
因為拍錯一張相,說錯一句話,而連累到他曾經參與過的一部作品遇到不必要的問題,讓無數人的心血付諸流水,試問誰可以擔當得起?
這的確相當不公平,亦相當可悲,但這亦是目前我們一時間未有能力改變的現實,而在這個情況仍然存在下,他們仍然是我有責任所代表的一部份。所以身為一個業界代表,我的個人立場,在我的職位上是排第二;第一位的,是我必須確保每一位業界人士,不會受我這個代表的個人立場所影響,而仍然擁有自己的選擇權。
感謝這次選舉中支持我的朋友,開名站出來撐我的,當然感恩;未能開名,但到來投票時給過我一個擁抱的,也感激。
這條電影路,就讓我們一起走下去。
撰文:陳詠燊
奮鬥房
《逆流大叔》編劇、導演,寫了18年劇本,自覺最代表到個人思維其實係《追擊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