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董建華上台,成立創新科技委員會,原意是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但結果是向地產商送上大禮。董生在未經公開競投下,把數碼港批給李嘉誠兒子李澤楷發展貝沙灣豪宅,之後一眾財技高手更在2000年舉債900債元吞併香港電訊,合併後的電盈(008)股價由142.5元跌至最低1.77元,令持有香港電訊的小股民及退休人士損失慘重。
一眾原本已財雄勢大的地產商,藉董生推動科技發展,紛紛將旗下科網公司上市集資,之後股價同樣大跌,小股民無不損手爛腳。自此之後,為免被指官商勾結,再沒有政府官員夠膽批地給真正的科技公司來港投資,有意來港的科技公司改為到其他地方投資,令香港在創新科技發展落後於深圳。
董建華在1998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九龍填海區撥出40公頃土地發展西九龍文娛區,建議單一招標,明益大地產商。曾蔭權上台後,把整個計劃推倒重來,之後又因為要興建高鐵(最初亦是由董生提出),西九發展一拖再拖,20年後的今日,西九文娛區依然是一大片空地和建築地盤,香港的藝術發展停滯不前,扼殺了一整代的年輕藝術工作者。
董生任內,全力推動教改(包括高中必須修讀通識)、專上學位大躍進(副學士缺乏銜接)、大學科研要超英趕美,把老師和學生弄得死去活來。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完全沒有進展,更不用說引入競爭法規管財閥,打破兩電一煤的壟斷。政府保證財團享受最低利潤,卻沒有制定最低工資法去保障基層市民生活,反而帶頭外判工作,壓低工資。
財團壟斷各行各業,數碼港及西九文娛區淪為地產項目,港口業務萎縮,加上梁振英拒絕發牌給港視(1137),年輕人缺乏發展空間,都和過去政策失誤有直接和間接關係。
2003年董生延誤處理沙士疫症,急於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結果七一回歸日,50萬人上街要求他下台。之後中央推出政策救港,包括CEPA及自由行,大量內地資金和人流湧入香港,推高樓價、租金和物價,影響港人正常生活和營商環境,亦令港人與內地人互相對立。由於要中央打救,香港亦慢慢失去高度自治,一國兩制變得模糊。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