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奈良神鈔與叛逆比特幣 - 鄭天儀

【詠物誌】奈良神鈔與叛逆比特幣 - 鄭天儀

我懷疑某些藝術家,其實是魔術師。

就像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剛過去的秋拍成了焦點,六小時內兩度打破其個人拍賣紀錄,一躍成為日本最貴的藝術家。《背後藏刀》以近兩億(港元,下同)成交,連以藍色原子筆輕輕為一張港幣100元鈔票塗鴉,都由三四萬被搶到45萬(連佣),瞬間升值4,500倍。「塗污貨幣不是違法行為嗎?」看預展時,在旁的友人看到匯豐銀行威猛獅子變成了奈良筆下天真小孩的這張還未成「天價」藝術品時,就立即提出這疑問。是,根據《刑事罪行條例》損壞貨幣的確犯法,但正是因為「顛覆律例」這種叛逆精神,才令藝術品更有玩味和時代意義,秒速升值。

正所謂「金錢誠可貴,自由價更高」。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概念是透過開放任何人皆可參與的「挖礦」電腦運算活動來發行,幣值和在地政權無直接關連,亦毋須政府支持合法性,甚至就是與任何正統權威割席,不正正也是對法定貨幣、國家、央行、政府機關、當權者的挑機產物嗎?美國企業家及軟件工程師Marc Andreessen講過:「沒人可以挑戰比特幣的合法性。」連福布斯(Forbes)董事長兼總編輯Steve Forbes也分析得透徹,「比特幣在幫助全世界處境艱難的人擺脫那些想控制你、餓死和傷害你的政府。」

在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參觀「亞洲藝術雙年展」,另一位當代年輕藝術家劉窗的視頻作品《比特幣礦和少數民族田野錄音》就給我很大的啟發。他擅長以作品介入社會、批判制度,進而審視社會現況,探討當下的城市生活。這次,他深入了贊米亞(Zomia)這個神秘而龍蛇混雜的領域,做了攝影錄像創作。

擺脫權力的象徵

贊米亞是人類學家對中南亞半島山地的稱呼,它橫跨了六個國家——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緬甸,以及中國的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分。計上周邊的國家,這個由越南中部高地延綿到印度東北的高地更是處於九個國家邊緣,是匯集流亡者、毒梟和少數民族的九不管地帶。

我不知劉窗是怎麼發現,贊米亞竟是最多比特幣礦場聚集的地方?大概是他意識到少數民族的領地被水力發電廠包圍,才開始關注到中國西南部的水利工程與比特幣礦之間的關聯。

吓?挖礦已是無邊界、無地域限制的工作,何解贊米亞會成為比特幣出產基地?策展人許家維跟我說,挖礦看來無本生利,但無數電腦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運行,最大的成本是電力;贊米亞山高水長,正好提供了廉價的天然水力能源。所以食腦的開發商便大規模設「礦場」在贊米亞。「挖礦行為是夏天雨季限定,他們冬天就會改到新疆換成風力發電,遊牧民族般尋求最低成本。」

許家維形容,贊米亞在地形和歷史上都有擺脫所謂正統權力的象徵,更把此地比喻為《水滸傳》的梁山。「這片300米的高海拔崎嶇之地,有一股與周邊國家抗衡的力量;而恰巧比特幣也是逃離國家控制的一種形式。」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虛擬挖礦行為竟與真實氣候相關。雲化成雨變成比特幣的生產力量,最後比特幣又被藏於數位的雲,現實和虛擬世界連結,顛覆了比特幣只以非實體的形式存在虛擬數位化電腦世界的概念。錢可以買很多東西,但錢買不到的從來更值錢。

奈良美智在100港元鈔票上塗鴉,最後被搶到45萬。

撰文: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