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數字顯示,由8月底至10月中,儲局資產負債表上升近兩千億美元,市場立即憧憬「QE4」,局方雖然矢口否認,惟資產負債表騙不了人,減息周期已展開,連帶縮表亦不存在,加上歐央行9月宣佈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日央行隨時放水,人行亦進行2,5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全球由收水變放水,投資組合隨時要重新分配,故今期〈投資導航〉精選出三大受惠板塊。
翻查過去美國聯儲局三輪量化寬鬆的往績,恒指不能直接受惠,即使期間曾炒上三萬點,最終還是白忙一輪,反而個別板塊對量寬較敏感,而且離不開三大範疇:債重股、濠賭股及創科股。
紙業航空股隨時大翻身
量寬的初心,是透過央行印鈔,令原本資不抵債的企業能撐過去,以超低息、央行買債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方式為企業續命,務求避過危機並令經濟重拾活力。直線聯想當然是銀行股受惠,惟參考過去表現,卻未見太受惠,反而其他債重股在低息環境下,股價水漲船高。
傳統債重板塊為紙業股及航空股,其中航空股收入為人民幣,利息開支為美元,美國量寬對其影響直接。玖紙(2689)、理文造紙(2314)及東航(670)今年受市況及縮表等因素影響,表現較差,但若聯儲局持續減息周期及擴大資產負債表,三者有望翻身。
要買放水替代股,相信賭業股命中的機會最大。三輪量寬中,賭業股皆直接受惠,當時正值中國四萬億救市及歐央行量寬,背景跟現時相似,中國資金泛濫需要出口,賭業股便最受惠。其中,銀娛(027)在三次量寬中皆倍升,絕非巧合。在環球貨幣再度邁向寬鬆的情況下,預料中國的高官及富豪要再度尋找資金出口。摩通報告亦指出,現時賭股對長期投資者而言是買入良機,現時的低潮只是暫時性及周期性。
量寬期間亦孵化不少創科公司,最終未必隻隻能有盈利,但資金泛濫對需要長時間投入資金進行科研的公司有幫助。類似的氣氛亦傳染到港股,其中以醫藥股的表現較穩,中生製藥(1177)及石藥(1093)曾有好表現,但醫藥股今年長升長有,中生製藥更已升超過1.1倍,基數已較高。
中資建材股難複製升勢
此外,三輪量寬中,中資建材股的升勢亦強勁,中國建築(3311)、亞洲水泥(743)、中國建材(3323)皆在量寬期間股價曾倍升,但主因是同期中國推行四萬億救市措施,加上當時中國發展需要大量基建,惟現時中國未必會重複大規模救市方案,基建再投入對刺激經濟的能力亦遞減,建材股升勢預料不會重複。
美股方面,科技股成巨無霸,Netflix、Tesla及facebook股價皆倍升,雖然企業本身各有優勢,但量寬創造了平錢的環境,讓科技股借貸作科研,甚至作回購,Netflix宣佈舉債融資20億美元作原創節目,Tesla於7月時被指發債被穆迪評為B3垃圾級別,市場認為將出現問題,但一旦資金重回泛濫水平,此類問題又會一掃而空,吸引投資者以平錢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