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流傳聯儲局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QE4),背景因素包括今年7月重啟減息周期,至今已減息兩次,最大原因則為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實際數字不跌反升,回到擴表階段。雖然主席鮑威爾否認稱之為「QE4」,但不爭拗是否量寬,稱之為放水恐怕沒有爭議。
自9月起大幅「擴表」
聯儲局自2017年第四季開始,每月減少買債額度100億美元,按季更加碼100億美元,至今年首季,每月縮表水平達500億美元,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由高峯期的4.5萬億美元,一直下降至今年8月底的3.76萬億美元。但9月至今,聯儲局報表的水平越升越有,至10月中已達3.97萬億元。儲局用兩年時間縮表7,400億美元,短短個半月便增表2,763億美元,以此推算,只需再多一季,便重上4.5萬億美元高位,縮表便告不存在。
事實上,全球又再次處於放水局面,歐央行9月宣佈將存款便利利率降至負0.5厘,以及11月重啟量化寬鬆,每月買債200億歐元。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本月會議時指出,央行將在「沒有預設立場的情況下」仔細評估各種數據,市場猜測準備推出寬鬆措施。中國人行則於9月已宣佈降準,亦進行2,5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全球寬鬆的情況下,美國是被挾多於主動,鮑威爾矢口否認,或多或少反映其靜觀外圍而作回應,未有意圖在金融危機未發生時重啟量鬆,擴表只是睇餸食飯而已,所以對個股股價的反彈力度,不及過去的量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