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駁腸出錯 胃癌翁亡 專家質疑接口處理差致膽汁阻塞

公院駁腸出錯 胃癌翁亡 
專家質疑接口處理差致膽汁阻塞

【本報訊】一名有胃癌長者今年上半年在公立醫院需進行切胃手術,手術中的腸道接駁出問題,手術後六日出現十二指腸阻塞,經緊急手術救治後情況繼續轉差,翌日死亡。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可能接駁腸道時,十二指腸與小腸的接駁口出問題,導致膽汁等塞在十二指腸內。
記者:陳沛冰

最新一期《風險通報》公佈今年4月至6月醫管局接獲八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包括三宗遺留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三宗住院病人自殺、一宗在錯誤部位施行程序及一宗其他類別個案。另外有28宗重要風險事件類別呈報,包括27宗藥物事件及一宗錯誤辨識病人身份。

其中一宗個案涉及一名患胃癌的長者,在公立醫院接受機械臂胃切除手術,切除胃部後需接駁腸道。病人手術後情況穩定,但六日後出現休克及血氧飽和度低,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用強心藥及儀器輔助呼吸。緊急電腦掃描顯示病人有十二指腸阻塞,院方為他做緊急手術,發現之前手術的腸道接駁有問題,要再做手術更正,但病人情況持續轉差,翌日死亡。

三病人體內留有紗布

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切除部份胃部後,需將小腸直接駁到胃部以吸取營養,再將十二指腸重新接駁小腸。今次事件有可能是十二指腸接駁小腸的駁口出問題,「駁個方向搞錯、或者駁口摺埋、扭曲咗」,導致十二指腸阻塞。膽汁等塞在十二指腸內,可引致爆腸,情況危險。該醫生指,事件涉及醫生駁腸的技術問題。

醫管局於事發後拖延四個月才公佈,亦沒有公佈涉事醫院名稱,只表示相關醫院事後反覆檢視該個案及參考國際醫學文獻,確定個案合乎醫療風險警示事件的定義,按既定機制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報告,以及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涉事醫院已向病人家屬解釋事件及致以慰問,並按照調查結果及建議跟進。

《風險通報》又公佈三宗遺留紗布在病人體內個案,包括一名剖腹產子孕婦,因產後大量出血要用球囊止血,以及在陰道放入紗布,之後病人轉往深切治療部留醫。翌日醫生檢查病人的醫療紀錄,為她移除球囊,但沒有留意她陰道放有紗布,其後病人轉往普通病房,入院第五日出院。病人第九日因陰道有分泌問題再入院,才被發現有紗布遺留陰道內。另一個案是一名長者因飡骨有濃腫而入院做引流,須在傷口放紗布。病人翌日轉往另一間醫院,出院後入住老人院,由老人院護士護理傷口,也有醫院護士作評估。但10個月後病人傷口有惡臭,原來有三塊5厘米乘5厘米的紗布遺留在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