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土地供應短缺,公屋輪候冊逼近26萬宗申請,一般家庭最少要等5.4年才可上樓。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未來三年可提供一萬個單位,甚至興建「過渡性房屋屋邨」,市建局則會擔任過渡屋邨的項目顧問。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透露,政府已將三幅分別位於大角嘴、洪水橋及打鼓嶺的政府土地交予該局研究興建「過渡屋邨」可行性,料三幅地合共可興建約1,000個過渡房屋。
韋志成昨透露,政府已將三幅土地交予市建局作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興建約1,000個過渡性房屋,市建局會負責規劃研究、基建配套及技術支援等工作。而過渡屋邨將以組裝合成方式興建,樓高四層,「用貨櫃改裝,一、二及三人以上單位,好似砌lego(積木)咁砌」。
市建局只提供顧問服務
韋志成又稱,過渡屋邨落成後會交非政府機構負責營運,而市建局只提供顧問服務,涉及費用由政府支付。
為紓緩居於環境惡劣及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施政報告》建議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而早前在預算案預留20億元支援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房屋,將加碼至50億元。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