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人間失格》再次搬上銀幕,由蜷川實花執導,在香港叫《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女人》。小說世界灰灰濛濛,把人生描摹得陰森可怖,而電影畫面則穠艷斑斕,美得近乎超現實。儘管小說和電影在風格上大異其趣,但同樣呈現出一種人生之虛無感。
電影講醉生夢死的渣男作家太宰治(小栗旬飾),周旋於原配美知子(宮澤理惠飾)和兩位情婦靜子(澤尻英龍華飾)、富榮(二階堂富美飾)之間,日以繼夜花天酒地,結果陷入財困,病入膏肓,咳了一大輪血後,終於跟富榮自殺。
電影拍的是太宰治本人故事,歷史早已劇透,所以我也不必避忌。最意想不到的是選角,總覺得有點錯配——在現實世界,三個女人中最美艷的是富榮,不是該由澤尻演嗎?靜子真人的氣質和臉蛋,反而像二階堂富美。演得最好是宮澤理惠,但一出場我還以為是太宰治娘親,真是歲月催人。
小說《人間失格》則完全是兩回事。主角不叫太宰治,而是大庭葉藏。小說有前言,繼之以三部以第一人稱書寫的筆記,內容涵蓋主角的童年、少年和中年,涉及的人物不止三個女人,還有父親、僕人、同學、朋友、情人等等。跟電影最大的分別,是小說沒有什麼羅曼蒂克情節,露骨的性愛描寫也一律欠奉。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小說主題,那就是:「人類真恐怖,我怎麼辦?」完。
人類有什麼可怕呢?當然,我們可以羅列一堆人性的缺點,如傲慢、自私、貪婪、懶惰、嫉妒……假如太宰治寫的是這些東西,那只是一本告訴你「阿媽係女人」的小說,談不上是什麼經典了。文學的意義,不是像個自信的維園阿叔那樣,告訴你醜陋的東西是醜陋的,它也不是政治文宣,把醜陋的東西寫得更醜陋或沒那麼醜陋。文學應該是一種X光,穿透世界的表皮,把生命的內在血肉準確地呈現出來。
那麼太宰治到底覺得人類有什麼可怕呢?答案就是他自己。太宰治本人的存在,就是他害怕人類的 root cause。《人間失格》是一本刮骨療傷的小說,每個字都是鋒利的刀片,在刮開自己的肌膚神經,要直刺靈魂的病源。書中暗示主角童年時被家僕性侵,留下永不磨滅的傷痛,似乎是他害怕人類的理由,但我認為不是這樣的,人生的黑暗面沒這樣簡單。
作者恐懼的真正理由,是他過分敏感。越敏感的人就越脆弱,脆弱到一個點,就連快樂也成為了不能承受的痛。於是他逃避人類,逃避痛苦,也逃避快樂,就像小說中引用的法國詩人Guy-Charles Cros詩句:「翌日重新開始/規則一如昨日/避免狂喜狂樂/以及大悲大痛/猶如蟾蜍躲開路上之石」(et puis on recommence encore le lendemain/avec seulement la même règle que la veille/et qui est d'éviter les grandes joies barbares/de même que les grandes douleurs/comme un crapaud contourne une pierre sur son chemin)。
這樣細膩的感受,也只有通過小說才能領略。在澤尻英龍華、二階堂富美和宮澤理惠面前,我真心不覺得人類有多恐怖。當然,即使不看電影和小說,只要你活在香港,天天看着林鄭月娥、鄭若驊、何君堯等人,你也會比太宰治更懂得什麼是「人間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