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核心】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開會,決定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會(簡稱四中全會)於本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拖延許久的全會日期終確定。官稱政治局會議「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為四中全會定下議題。有政治觀察人士指,這符合總書記習近平為鞏固權位進一步加強他對黨和政府控制的努力。外界亦預期在當前中國內外交困的背景下,會議也會談論中美貿易戰、內地經濟下滑和香港、台灣問題等議題。
新華社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昨日的政治局會議;會議認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使到2021年中共建黨100年時,內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2035年制度更加完善;到中共建政100周年(2049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充分展現優越性」。新華社對政治局會議議題所言不多,但最後一句「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引外界揣測四中全會議題遠非商議「制度和國家治理」那麼簡單,可能會涉及如中美貿易戰、香港問題,以及人事變動等議題。
GDP創27年來新低
中共近年外內交困,尤其中美貿易磨擦升級到全面對抗的「新冷戰」地步;今年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0%,創27年來新低,失業率和通脹高企;香港和台灣問題頻出,挑戰北京底線;如何對應,外界相信四中全會將有所提及,並關注在香港問題上,涉港部門或官員會否被問責。
學者:為下任常委鋪路
三中全會去年2月召開,兩次全會相隔超過18個月實屬罕見。有分析稱,這或反映出習近平的個人統治在黨內受到某種挑戰,難以統一中央意見。政治學博士吳強表示,四中全會聲稱談治國理政,實際為下任政治局常委做準備。習上台後使中共四面楚歌,不排除黨內有人要對習改變鄧路線、全面復闢毛時代做法提質疑;習則要通過黨內鬥爭方式,排斥異己、鞏固權力地位。「在這次全體會議上,他(習)再次致力於黨內治理。」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費和中國研究項目學者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說:「這已經是連續第三次把重心放在黨內,要麼是鞏固自己的地位,要麼是加強以他為核心的共產黨的地位。」
對於有消息指,四中全會上或會出現高層人事變動,習近平擬擴大政治局常委,由現時七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增至九人,將政治局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政治局委員胡春華升為常委,同時立陳為「王儲」,甚至盛傳前總理李鵬的長子、交通部長李小鵬或空降重慶,接陳的職位。但有熟悉中國政情人士對《蘋果》表示,「我認為,這屆不會討論人選」。
新華社/美國之音/《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