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凍資達16日散戶蝕底市場波動大利息高 業界籲改革

新股凍資達16日散戶蝕底
市場波動大利息高 業界籲改革

【蘋果統計】本報統計今年上市的新股,發現部份招股日期距上市日近一個月,凍結資金多達16日,較以往只有一星期為長。如期間遇上不能預期的市場變化,散戶或會造成重大損失。有市場人士直言,應該盡快改革新股招股制度,縮短凍資時間,以減少散戶蝕息及面對市場波動的風險。
記者:王琳

今年新股之中,招股期距上市日最長的新股為偉工控股(1793),由1月30日招股開始,橫跨農曆新年,至2月15日截止,招股期達到16日,在截止後再經過12日至2月28日上市,歷時28日。凍資時間最長的新股則為S&T(3928),由9月3日「截飛」至19日上市,合計需要凍結資金16日。最近上市的多隻小型新股如快餐帝國(1843)、信懇智能(1967)、國際永勝(8441)等,招股至上市期間均最少20日至23日不等,其中需凍結資金日數亦在13日至15日不等。

一般凍資僅定價後5天

翻查相關文件,招股期及上市日的時間取決於招股期及結算流程,前者是受《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所規定,根據該法例招股期最短3日,但不可多於30日,而結算流程時間亦相等於凍結資金期限,現時一般為定價日後5日,主要源於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需進行包括收票及退票、提交股東名單予登記處及寄出股票等流程需時所致。

再者,早前市況不明朗,導致新股認購情況不佳,其中部份上市新股如ESR(1821)及百威亞太(1876)曾一度擱置上市,而東正金融(2718)亦需大幅降低招股價才可成功上市,而小型新股更受市況影響,造成定價時間延長,變相導致凍結時間更長,亦令投資者需要面對更大定價風險。

配售予投資者影響較低

雖然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網誌中表示需要全面檢討和完善新股上市機制,讓定價和發行機制更加高效及與時俱進,近日更傳出港交所正在初步探討新股在定價翌日掛牌的可能性,以縮短市況波動的風險,而證監會副行政總裁梁鳳儀近日正就新股上市流程架構與交易所上市科展開對話。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表示,凍結資金對於大額投資者影響較大,若其以孖展借貸抽新股,即使低息環境下,仍「小數怕長計」蝕息。他又指,凍資期延長對公開發售散戶不公平及處於不利位置,「公開發售投資者要計息,但配售投資者喺上市前一日先按貨畀錢。」

他建議,證監會檢討新股制度時,可考慮規定公司於指定工作天內,決定上市與否及分配結果,增加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