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據支持 專家:猶如基因算命

無數據支持 專家:猶如基因算命

2017年施政報告宣佈推行大型基因組測序計劃,希望建立本地人口的基因組數據,促進基因診斷及治療,並成立基因組醫學督導委員會,委員之一的中文大學醫學院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區結成醫生表示,基因測試過往只作醫學用途,如診斷癌症是否基因變異,從而使用合適標靶藥治療,一些與基因有關的先天性遺傳病亦可透過測試及早找出,以了解家族成員患病風險,由於有關疾病是單一疾病對單一基因,故準確度極高。

「着黑襪就話有做大班天賦」

直至近年,基因測試巿場不斷擴大,發展至非醫學用途,其中較具科學基礎是有專家發現肌肉強度和爆發力與某些基因有關,有公司更以基因屬獨一無二,收集不同人士的基因以建立數據庫,再以統計學分析人的天賦才能。區結成舉例:「佢哋分析,(發現)大班多數着黑色襪,而普通打工仔着白襪,咁如果測出你小朋友多着黑襪,就話你有做大班嘅天賦。」外國也曾有研究指出,黑人有暴力傾向的基因,「但事實係佢哋住貧民區,係後天環境造成暴力,而唔係佢哋有暴力基因!」

區結成認為有關分析是否準確,很視乎數據庫是否夠龐大、統計是否嚴謹,但他指出市面上大多數公司從不公開數據庫,而且天賦如智力、同情心、專注力等並非由一兩個基因決定,故準確度無從稽考。

他直言,天賦基因測試只屬非常初步階段,猶如「基因算命」,這源於時下怪獸家長過份緊張小朋友而衍生出來,他質疑:「如果報告話小朋友有12種天賦,係咪要集中催谷佢,送佢去12個補習班學呢?定係畀佢接觸佢缺少嘅天賦補充返?」

雖然有些家長視檢測為「玩玩」而已,但他不表認同,因為牽涉很大後果,「萬一日後資訊被傳出去,俾僱主歧視而唔聘用,咁點算呢?」他直言絕不會進行有關測試,而且不少本港天賦基因測試公司會將基因運至外地檢測,港府無法監管,即使有人覺得其廣告誇張失實,也難以商品說明條例舉報,「因為佢宣稱嘅嘢好含糊,好難證明佢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