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安局於2月13日建議修訂《逃犯條例》,同日起諮詢公眾20日。其後政府聲稱收到逾4,500份意見書,當中3,000份支持修例,但拒絕公開意見書。
稱怕公眾起底
工黨4月曾兩度致函當局要求公開,不得要領,再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事隔半年,公署昨日終覆稱投訴成立,但卻認為政府已撤回草案,若仍要求當局隱去意見書個人資料後披露文本,「乃屬徒然」,僅建議政府日後嚴格遵守《公開資料守則》規定了事。
公署致函工黨的調查報告指出,保安局曾向公署解釋,部份意見書沒有附上聯絡方法,所以無法查詢當事人是否願意公開資料,而個別意見書內容「有其獨特性」,一旦公開,公眾或可揣測其身份甚至背景,所以不欲公開意見書。公署向保安局索閱一些被當局指稱內容「有其獨特性」的意見書,雖然有提及個人或其朋友親身經歷、政治立場、對政府及政黨批評等意見,但刪去個人資料、個別字句後,認為公眾應不能揣測到個人身份或背景。
不過公署認為,由於政府已完全停止修例工作,要先隱去4,500份意見書的個人資料,然後公開「乃屬徒然」,而保安局已檢討事件,免再犯錯,故公署建議當局吸取經驗,日後嚴格遵守《公開資料守則》規定了事。
工黨指,事件反映政府漠視公眾諮詢機制,圖以政治凌駕程序公義,誤導公眾,社會亦因為政策失誤負上極沉重成本,政府出現前所未有管治危機。而公署等了半年,直至政府在立法會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才回覆,不但超出服務承諾期限,亦令人懷疑是否刻意拖延。該黨認為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應問責下台,而政府應該就連串修例引發的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記者于健民